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末日逼近 - 第13-1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3章
  红灯还亮着,气泵发出嘶嘶声。大门打开了。进来的人没有穿白大褂,只戴着一个小巧发亮的鼻式过滤器,看上去有点像两齿银叉,就是女主人留在餐桌上用来从瓶子里往外夹橄榄的那种。
  “嘿;雷德曼先生,”他说着,走进这间房屋。他伸出手来,戴着薄薄的透明胶手套,斯图对他这身防护装束大吃一惊,同他握了握手。“我叫迪克·戴茨。丹宁格说要是没人告诉你比分是多少你就再也不玩球了。”
  斯图点点头。
  “好。”戴茨坐到床边上。他个子不高,皮肤棕色,看上去像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小矮人。“那么你想知道什么呢?”
  “首先,我想知道为什么你不穿一身那样的太空服。”
  “因为杰拉尔多说你不传染人。”戴茨指着双格窗子后面的一只小白鼠。这只小白鼠装在笼子里,而站在笼子后面的是面无表情的丹宁格本人。
  “杰拉尔多,是吗?”
  “你朋友患的这种疾病很容易从人身上传给小白鼠,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是传染人,那么我们估计杰拉尔多现在就死了。”
  “但是你不要冒风险,”斯图干巴巴地说,并用大拇指翘了翘鼻子上的过滤器。
  戴茨不屑一顾地笑着说:“那管不着我。”
  “我得了什么病?”
  戴茨好像预先排练过,很流利地说:“黑头发,蓝眼睛,黑不溜秋
  ……”他贴近看了看斯图,“没意思,是吗?”
  斯图不作声。
  “想打我吗?”
  “我不认为那会有什么好处。”
  戴茨叹了口气,揉了揉他的鼻梁,好像塞子太靠上了,鼻孔有点难受。“听着,”他说,“越是看上去事情很严重的时候,我就越爱开玩笑。而有些人则抽烟或嚼口香糖。正是用这种方式我才憋得住,就这些。我不怀疑很多人还有更好的方法。至于你得的病,咳,就是到了丹宁格和他的同事的病情能够弄清时,你的病也一点儿查不出来。”
  斯图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然而,不知怎么的,他有一种念头,这个矮小的男侏儒已经察觉出他那面无表情的脸上有着一种突然的和深深的解脱。
  “其他人都得的什么病?”
  “对不起,那是机密。”
  “坎皮恩那伙计是怎么得的?”
  “那也是机密。”
  “我猜,他是在军队里,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事故。就像30年前犹他州那些羊群发生的事情一样,只不过更糟糕些。”
  “雷德曼先生,我只要告诉你发烧了,或着凉了,我就得坐牢。”
  斯图用手摸着他那把新胡茬。
  “你应该高兴,我们该告诉你的都告诉你了,”戴茨说,“你知道这一点,对吧?”
  “那样我可以更好地效力国家,”斯图干巴巴地说。
  “不,严格地讲,那是丹宁格的事,”戴茨说,“在这些事情的策划中,丹宁格和我都是小人物,不过丹宁格甚至比我还校他是一个小萝卜头,别的什么也不是。按理说你应该高兴才对。你知道,你也是保密的。你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如果你了解太多,那些大人物也许会决定采取最安全的办法,让你永远消失。”
  斯图闭口不言。他有些震惊。
  “但是,我来这儿并不是要威胁你。我们非常想要你的合作,雷德曼先生。我们需要合作。”
  “随我一起到这儿来的其他人都哪儿去了?”
  戴茨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维克·帕尔弗里,已故。诺曼·
  布吕特,罗伯特·布鲁特,已故。托马斯·沃纳梅克,已故。拉尔夫·
  霍金斯,彻里·霍金斯,已故。克里斯·奥特加,已故。安东尼·莱姆斯特,已故。”
  这些名字在斯图脑子里翻滚着,克里斯这位酒吧招待员,总把一支装满子弹的路易斯维尔枪放在吧台下,那位认为克里斯只不过用它吓唬人的卡车司机往往大吃一惊。安东尼·莱姆斯特,他总是驾驶着那辆出名的带有眼镜蛇标志的国际牌车横冲直撞,有时候他在哈泼的加油站周围转游,但是把泵撞坏的那天晚上他就不见了。维克·
  帕尔弗里……天啊,他对维克一生太熟悉了。维克怎么会死了呢?但是使他受到最沉重打击的是霍金斯一家。

  “他们全都死了?”他听见自己在发问,“拉尔夫全家都完了吗?”
  戴茨把文件翻过来。“不,还剩一个小女孩叫伊娃,4岁。她还活着。”
  “哦,她现在怎么样了?”
  “对不起,那是机密。”
  斯图腾地生起一股怒气,他一下子揪住戴茨的衣领,前后摇晃他。从他的眼角处,他看见双格窗玻璃后面一阵令人吃惊的忙乱。由于距离远和周围的隔音墙,他隐隐约约地听见一声汽笛响。
  “你的这些人都干了些什么?”他喊叫着,“你们干了些什么?看在基督的份上告诉我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雷德曼先生……”
  “嗯?你们这些人究竟干了些什么?”
  门“砰”的一声开了,闯进3个高大的身着橄榄色制服的汉子。他们全都戴着鼻式过滤器。斯图看着他们并喝道:“统统滚出去!”这3个人看起来茫然不知所措。
  “我们奉命……”
  “从这儿滚出去,这就是命令!”
  他们退出去了。戴茨平静地坐到床上。他的衣领被揪得皱皱巴巴,头发也耷拉到了他的脑门前。他平和地看着斯图,更加同情他。经过一阵狂风暴雨,斯图考虑扯下鼻式过滤器,但后来他想起了杰拉尔多,这只小白鼠,名字起得多么蠢埃灰心的绝望像一盆冷水浇在他的身上。他坐了下来。
  “真是太不幸了。”他喃喃自语。
  “听着,”戴茨说,“对于你到这儿,我没有责任。丹宁格还有那些进来给你量血压的护士们都没有责任。如果说有责任,那就是坎皮恩,但你也不能把责任全推给他。他跑了,但在那种情况下,你或我可能也会跑的。正是技术疏漏使他逃跑的。情况继续存在着,我们大家都在努力解决这件事情,但那不是我们的责任。”
  “那么是谁呢?”
  “没人,”戴茨笑着说,“在这件事情上,责任朝着许许多多看不见的方向分散了。这是一次事故。它可能会以种种其他方式发生。”
  “某种事故,”斯图说,他的声音几乎是一种悄悄语。“其他人怎么样?哈泼,亨利·卡米歇尔和莉拉·布吕特呢?他们的小子勒克呢?蒙蒂·沙利文……”
  “保密,”戴茨说,“想再来摇晃我吗?如果会使你好受,你就使劲儿摇吧。”
  斯图不说什么,但看得戴获突然低下了头,开始无意识地摆弄起他的裤线。
  他说:“他们都活着,到时你可以看见他们。”
  “阿内特怎么样?”
  “隔离了。”
  “那里都谁死了?”
  “没人。”
  “你撒谎。”
  “很遗憾你这么想。”
  “我什么时候从这儿出去?”
  “我不知道。”
  “也属于保密吗?”斯图挖苦地问道。
  “不,只是不知道。你好像没有沾上这种玻我们想弄明白为什么你没染上它。完后我们就回家自由了。”
  “我能刮刮胡子吗?我痒。”
  戴茨笑着说,“如果你让丹宁格再一次开始进行试验,我就立刻叫护理员进来给你刮胡子。”
  “我自己行,打15岁起我就一直在刮胡子。”
  戴茨坚定地摇摇头。“我认为不行。”
  斯图勉强冲他笑了笑。“怕我割破自己的喉咙?”
  “我只是说……”
  斯图一阵刺耳的干咳打断了他。他弯曲着身子使劲地咳嗽。戴茨就像触了电似的。他噌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好像两脚一点儿没有沾地就跨到密封门。接着他在口袋里摸来摸去,摸出一把方形钥匙,把它插进锁眼里。
  “别麻烦了,”斯图温和地说,“我是装的。”
  戴茨慢慢地回到他身边。现在他的脸色变了。他气得嘴唇都变薄了,他的眼睛使劲瞪着。“你说什么?”
  “装的,”斯图说着,咧嘴乐了。
  戴茨朝他这儿又走了大概两步。他的拳头握紧,张开,然后再握紧。“你这是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干呢?”
  “对不起,”斯图微笑着说,“这是保密。”
  “你他妈的混蛋。”戴茨愠怒地说。
  “去吧,到外边去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做试验。”

  那天夜里他睡的很香,从他们把他带到这儿来就没有睡好过。他做了一个极动人的梦。他总是做很多的梦——他老婆曾抱怨他睡觉不老实,翻来覆去而且嘴里嘀嘀咕咕——但他从未做过像这样的梦。
  他站在一条乡间道路上,烈日炎炎。道路两侧长着绿油油的玉米,延绵不断,一望无边。有一个标志,但是让脏物遮住了,他无法辨读。远处传来乌鸦刺耳的叫声。走近一看,有人正在演奏吉他。维克·
  帕尔弗里曾是演员,弹奏的声音很美妙。
  这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斯图含含糊糊地认为。是的,是这个地方,没错。
  那是什么歌?《美丽的天国》?《我父亲家乡的田野》?《甜蜜的分别后》?有一些他想起是童年时的圣歌,还有一些同浸礼和野餐会联到了一起,但他想不起是哪一首歌。
  接着音乐停了。云彩遮挡了太阳。他开始害怕起来。他开始感到有某种恐怖的东西存在,某种比瘟疫、火灾或地震更糟糕的东西。某种东西正在玉米地里窥视着他。某种黑暗的东西正隐藏在玉米地里。
  他望了望,看见在远处的阴影后面,在远处的玉米地后面有两只燃烧的红眼睛。那双眼睛把他吓瘫了,他充满了绝望的恐惧,就像老母鸡见到黄鼠狼的感觉。他认为,他就是这样。那个人没有脸。噢,我的天哪。噢,我的天哪,不!
  接着梦逐渐模糊了,他带着忐忑不安,混乱和解脱的感觉醒了。他走到浴室的窗前,探头望了一下月亮,又回到床上,折腾了一个小时他才入睡。全都是那片玉米地闹的,他昏昏沉沉地认为。一定是在洛瓦或内布拉斯加,也许是北方的堪萨斯。但他这一辈子从未到过那些地方。
  第14章
  12点15分。窗外一片漆黑。戴茨独坐在办公室里,领带拉在下面,袖子扣儿也没有系。他的脚放在一个什么铁桌子上,手里拿着麦克风。桌面上,有一台老式录音机,转个不停。
  “我是戴茨上校,”他说,“我在亚特兰大PB-2大楼。这是第16号报告,主题文件《蓝色工程》,子文件《公主/王子》。这份报告、文件和子文件均为绝密,密级2-2-3。”
  他停下来,闭目休息片刻。磁带正常运转,正在进行一切正常的电磁转换。
  最后他说:“今天晚上,‘王子’把我吓得要命。此事由丹宁格负责报告。那家伙更愿意引经据典。当然,还要加上灌制在电信磁盘上的‘王子’文件谈话录音,该电信磁盘上还有23点45分开始录制的这盘磁带的录音。因为‘王子’吓得我魂不附体,我差点儿发火。不过,我再发不出火来。他让我设身处地想一想,我立即就体验到了那种感觉。”
  他又停下来,克服着想打瞌睡的强烈愿望。在过去的72小时里他只设法睡了4个小时的觉。
  “到22点为止的记录,”他一本正经地说,并从桌子上拣起一页报告。“我正同‘王子’谈话时,亨利·卡米歇尔死了。警察乔·鲍勃·
  布伦特伍德在半小时前死去。这不会出现在丹宁格医生的报告里。布伦特伍德对这种类型疫苗突然出现阳性反应……哦……”他翻弄了一下文件。“在这儿呢。63-A-3。见子文件,如果你愿意的话。布伦特伍德烧退了,颈部典型的腺体肿大消失,报告说他有了饥饿感,吃了一个荷包皮蛋和一片未抹奶油的吐司。讲话有理性,他想知道他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接下来,大约20点,突然又出现高烧症状。颠狂状态。挣脱了床上的束缚,在屋里摇摇晃晃地走着,大喊大叫,咳嗽着,流着鼻涕,一把一把地。然后倒下去,死了。小组认为死于疫苗。注射疫苗症状一度减轻,之后恶化,直至死亡。”
  他停了下来。
  “我把最坏情况留到最后。我们可以解除‘王子’的密级。伊娃·
  霍金斯,女,4岁,高加索人。看着她,你会认为她很正常,连鼻涕都没流。当然,她有些闷闷不乐,因为她失去了妈妈。午饭后她的血压下降,后来又回升,丹宁格目前只有血压计还算件像样的诊断工具。晚饭前,丹宁格给我看了她的唾液切片,含有大量车轮状细菌,他说这不是真正的细菌而是细菌培养器。我无法理解,他知道这个东西在哪儿,也知道是什么,可为什么不知如何对付呢?他给我讲了很多的行话,我觉得他也不一定真懂。”

  戴茨点燃一支烟。
  “那么,今晚我们掌握了多少情况呢?这种病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但是有些人可以跳过一个阶段。有些人可能会后退一个阶段。也有些人可能两种情况都会出现。有些人在某个阶段症状维持时间较长,也有的人四个阶段的症状都有所表现。我们这两个‘干净’的试验对象中有一个不再干净了。那另一个人是30岁的乡巴佬,他的身体似乎像我一样健康,丹宁格已经在他身上做了大约3000万次试验,只成功地分离出四种异常物质。雷德曼身体上似乎有许多色素痣。他的血压偏高,不需马上治疗。紧张时左眼下方中度痉挛。丹宁格说,他经常做梦,超过一般频律,差不多每天晚上整夜地做梦。就是这些。我无法解释,丹宁格医生弄不清楚,参加会诊的其他人也是一样。
  “这使我很害怕,斯塔基。我害怕的原因是因为除了一个掌握所有实情的聪明医生外,没有人能够诊断出什么,只能把染上这种病菌的人诊断为普通的感冒。天啊,没有人再去医生那里,除非他们得了肺炎或乳防上长了令人怀疑的肿块。要找到一个人来看你可太难了。所以,他们只能待在家里,多喝水,卧床休息,然后死去。在他们死之前,他们将会传染给每一个进入房间的人。我们大家仍在期待着‘王子’今天、明天、或后天,反正是在最近患上这种勃—我认为在什么地方我用过他的真名,可在这节骨眼上,我真的不管不顾了。到目前为止,患上这种病的人没有一个好转。那些在加里福尼亚的狗东西们也干了点对我口味的工作。
  “戴茨,亚特兰大PB-2大楼,报告结束。”
  他关掉录音机,对它凝视了很长时间。然后,他又点了一支香烟。
  第15章
  时间是差两分夜里12点。
  帕蒂·格里尔就是在斯图闹罢工时一直努力给他量血压的那个护士,她正在护士台上翻看最新一期《麦考尔》杂志,等着进去检查沙利文先生和哈泼先生。哈泼会醒着观察约翰尼·卡森,不会有问题。他喜欢开她的玩笑。哈泼先生受到了惊吓,可他是合作的,不像那个讨厌的斯图尔特·雷德曼。他只是望着你,胆子小得像只老鼠。帕蒂·格里尔认为他是那种“好汉”。就她而论,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划分成两类:“好汉”和“孬种”。帕蒂7岁时滑旱冰摔断了一条腿,可她从未在床上待上一天,她对“孬种”很没有耐心。你要么真正患病并当一回“好汉”,要么当一回疑病症“孬种”,刁难一位可怜的正在干活的姑娘。
  沙利文先生总是睡觉,被叫醒时总是拉着脸。这不是护士的过错,她必须叫醒他。她总是认为沙利文先生会理解这一点的。他正得到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好照顾而且一切都是免费的,他应该感激才是。如果今天晚上他再一次开始成为“孬种”的话。她只好对他讲这些。
  时钟指向半夜;该走了。
  她离开护士台,来到过道,朝白色的房间走去,到那里,她要先冲一个澡,然后换上她的衣服。走到半路上,她的鼻子开始发痒。她从衣兜里掏出手帕捂着,轻轻地打了三个喷嚏,然后把手帕放了回去。
  她专心地想着对付古怪的沙利文先生,没太注意她的喷嚏。这有可能是患上花粉热。护士工作台里有大红字写的指示:不管感冒症状多么轻微,必须立即报告。她对这些指示根本就没过脑子。他们担心那些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可怜人携带的病毒也许会在密封室的外面传播,可她还知道,对于一个小小病毒来说,要钻入白衣天使自我抑制的环境中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她前往白色房间的路上,它传染给了一个护理员,一个刚刚准备离开的医生,并且另一个护士在路上也重蹈覆辙。
  新的一天开始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