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末代教父 - 第六部 好莱坞巨擘之死 第1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皮皮-德利纳自己也感到惊愕,他决定结婚了,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有个伴侣。不错,他有克罗斯,有华厦大酒店的老朋友,有克莱里库齐奥一家人,以及一大群亲戚。不错,他有三个情妇,吃起饭来津津有味,喜欢打高尔夫球,以至于可以让别人10杆,而且仍然喜爱跳舞。不过,正如唐常说的,他可以跳到进棺材。
  因此,到了五十八九岁年纪,身体健壮,性情乐观,腰包里有的是钱,处于半退休状态,他渴望过上安定的家庭生活,也许还要再生几个孩子。为什么不干呢?这个想法对他越来越有吸引力。令人惊讶的是,他希望再做父亲。养个女儿倒是挺有趣味,他很喜欢克劳迪娅小时候,虽然他们两人已经不讲话了。克劳迪娅既狡黠又直率,在人世间春风得意,当上了一个有成就的电影剧本作家。谁晓得,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会言归于好。在某些方面,她像他一样固执,因此他理解她,也赞赏她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克罗斯输掉了他在电影业上所做的冒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未来有了保障。他仍然掌握着华厦,唐会采取新的冒险行径,帮助他从先前的风险中缓过劲来。他是个好孩子,可他毕竟年轻,年轻人必须冒冒风险。生活就是这样。
  克罗斯在机场下来后,皮皮就开车到纽约市,要与他东海岸的情妇玩几天。她是个漂亮的黑发女郎,一个具有纽约人的聪明才智的律师秘书,很能跳舞。不错,她说话尖刻,喜欢花钱,将是一个高消费的妻子。不过,她年龄太大,已过45岁。她还太有主见,做情妇倒挺好,可是并不适宜皮皮需要的那种婚姻。
  皮皮跟她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虽然她星期日有半天在读《时代》周刊。他们在最好的餐馆里吃饭,在夜总会跳舞,在她房里尽情地做爱。不过,皮皮需要来点比较平静的生活。
  皮皮飞往芝加哥。他那里的情妇做起爱来,跟那座城市一样吵吵闹闹。她饮酒有点过量,活动过于放浪,性情无忧无虑,十分有趣。不过,她有点懒惰,有点太邋遢。皮皮想有个整洁的家。另外,她也年龄过大,她说至少40岁,不适合成家。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真要找一个年纪轻轻的女人?在芝加哥待了两天后,皮皮把她给否决了。

  跟这两个女人,都有个在拉斯维加斯定居的问题。她们都生活在大城市,皮皮心里有数,拉斯维加斯还真是个乡村小镇,只是赌场取代了牲畜。除了拉斯维加斯,皮皮没法生活在别的地方,因为拉斯维加斯是座不夜城。夜间,霓虹灯驱除了一切幽灵,整座城市像一颗玫瑰色的钻石闪烁在沙漠里,天亮以后,热辣辣的太阳烧除了霓虹灯没有驱除的幽灵。
  最好的赌注还是洛杉矶的情妇。皮皮庆幸自己把地理位置选得这么恰到好处。几位情妇不可能意外遭遇,他也不用为了选择谁而进行心理斗争。她们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谁也不能干扰他临时的风流韵事。确实,回想起来,他为自己那样驾驭生活感到高兴。大胆而谨慎,勇敢而不鲁莽,忠诚于克莱里库齐奥家族,并且受到他们的奖赏。他唯一的错误是娶了娜琳这样一个女人,即使犯了这个错误;也没有哪个女人能在11年中给他带来更多的幸福。而且有哪个男人敢于夸耀自己一生只犯了一个错误?唐常说,人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
  他决定直奔洛杉矶,不在拉斯维加斯停留。他打电话通知米歇尔,他正在飞往洛杉矶的途中,米歇尔提出要到机场接他,被他谢绝了。“你就准备好在家里迎接我吧,”他对她说,“我一直很想念你。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米歇尔比较年轻,今年32岁。她比较温柔,比较和顺,比较安详,这或许因为她生在加利福尼亚,长在加利福尼亚。她的床上功夫也不错,这倒不是说另外两个人不行,因为对于皮皮来说,这是个主要的条件。但她并不尖刻,不会引起麻烦。她有点怪诞,她相信一种号称通灵感应的新时代无稽之谈,认为她能跟幽灵交谈,并且谈论她前生前世的情况,不过她也很有趣。像加利福尼亚许多美貌女子一样,她曾梦想当个女演员,可是如今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她现在完全沉湎于瑜伽功和通灵感应上,沉湎于强身健体、跑步、上体操房。此外,她总是很赞赏皮皮的因果报应理论。当然,在这几个女人中,谁也不了解他的真实职业。他只是拉斯维加斯酒店协会的理事长。
  是的,他可以和米歇尔待在拉斯维加斯,他们可以在洛杉矶租一套公寓房间,觉得腻烦了,就可以在40分钟里飞到洛杉矶,住上两三个星期。也许可以给她在华厦大酒店买一个礼品店,让她有点事情干。这确实是行得通的。然而.她要是不答应可怎么办?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两个孩子小时候,娜琳给他们念《金发姑娘和三只熊》。他就像那金发姑娘。纽约的女人太尖刻,芝加哥的女人太柔顺,洛杉矶的女人恰到好处。这个想法使他感到高兴。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恰到好处”的。
  他在洛杉矶走下飞机,吸着加利福尼亚温馨的空气,甚至都没注意到烟雾。他租了一辆汽车,先开到竞技路,他喜欢给他的情妇买点小礼品,给她们个惊喜,还喜欢沿着那条奢侈品商店大街散步,那些商店里摆着世界各地的精品。他在古奇店买了一只俗丽的手表;在芬迪店里买了一只女用小包,虽说他觉得挺丑陋;还买了一条海尔梅斯牌围巾;以及一瓶香水,那瓶子看上去像一只昂贵的雕刻作品。后来,他又买了一套昂贵的女内衣,觉得心里非常高兴,便对那年轻的金发女售货员打趣说,这是为他自己买的。那姑娘瞧了他一眼,说道:“没错……”
  他回到车里,身上少了3,000美元,驱车向圣莫尼卡开去,好吃的东西都放在乘客座位上,礼品都装进了一只花里胡哨的古奇购物袋里。到了布兰特伍德,他把车子停在布兰特伍德贸易中心,这是他特别喜爱的一个地方。他喜欢这里的食品店,这些食品店围成一个露天方场,方场上摆着野餐桌,人们可以喝冷饮、吃饭。飞机上的食品很糟糕,他肚子早饿了。米歇尔从不在冰箱里存放食品,因为她总是在节食。
  他在一家食品店里买了两只烤鸡,12块烤炙的小排骨、4只带有各色配料的热狗。在另一家商店里,他买了些新烤的白面包和黑面包。在一家露天售货摊上,他买了一大玻璃杯的可口可乐,坐在一张野餐桌旁边,想最后清静一会。他吃了两只热狗,半只烤鸡,一些法式炸土豆条。他从未吃过这么可口的食物。他坐在加利福尼亚的夕阳的金色光辉之中,温馨的空气把他的面庞冲刷得干干净净。他真舍不得离开,可是米歇尔在等着他。她一定洗完了澡,身上洒好了香水,还稍微有点醉心,见面后也不等他刷刷牙,就要把他拉上床。他要赶在这之前向他求婚。

  装着食品的购物袋上印着讲述食物寓言的文字,这是一种知识购物袋。比较适合贸易中心有知识的顾客。他把袋子放进车里时,只看了开头一行:“水果是人类消费最悠久的产品。在伊甸园里……”天哪,皮皮心想。
  他驱车来到圣莫尼卡,停在米歇尔的公寓套间的前面。米歇尔的套间位于一系列两层楼高的、西班牙式样的平房里。他钻出了汽车,习惯地把两只袋子提在左手,右手空着。他还出于习惯,把街道前后打量了一番。街上很漂亮,没有汽车停靠,西班牙的建筑风格提供了宽敞的车道,以及略带几分宗教色彩的温良气息。人行道路缘上的爬地虎都让花草遮掩住了,枝叶繁茂的树木形成一个顶篷,挡住了落日。
  这时,皮皮要走过一条长长的小巷,小巷的两边架着绿色的木栅栏,栅栏上缀着玫瑰花。米歇尔的套间就在后面,这是旧圣莫尼卡的遗址,如今保留着田园风味。这些房子都是用表面上看来很旧的木材建造的,每一个游泳池旁边都装点着白色的长椅。
  皮皮听见从巷子尽头看不见的地方,传来一辆静止的车辆的马达轰鸣声。他顿时警觉起来,其实他一向都很警觉。与此同时,他瞧见一个人从一张长椅上站起来。他大为震惊,便说:“你他妈的在这儿干什么?”
  那人没有伸出手来欢迎他,霎时间,皮皮什么都明白了。他知道要出什么事了。他脑袋转了这么多念头,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他眼见杀手掏出了手枪,又小又不起眼,还看见了他脸上的紧张神情。他第一次明白了他以前杀死的那些人的面部表情,生命终结时的失魂落魄。他心里明白,他终于要为自己的人生付出代价了。他心里甚至掠过一个念头,觉得杀手计划有误,若是换成他,就不会这么干。
  他竭尽全力,知道自己难以幸免。他扔掉购物袋,猛地向前扑去,一面伸手掏枪。那人朝前对扑过来,皮皮雀跃似地伸手去抓他。6发子弹把他的身子抛向空中,随即又扑地一下摔在绿色栅栏脚下的一团花丛中。他闻到了花的芳香。他抬头望着站在他面前的人,说道:“你这该死的圣迪奥家的狗杂种。”接着,最后一粒子弹穿透了他的头颅。皮皮-德利纳咽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嘉利妹妹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皮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皮,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皮,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889年8月.她才!”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