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洛丽塔 - 上卷 第28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陪审团约女士的:容忍我吧!让我只占用一点点您们宝贵的时间!这就是那个重要的时刻了。我离开了我的洛丽塔,她仍坐在那张无底的床边,昏沉沉地抬起一只脚,摸着鞋带,无意中露出了她大腿的下侧,直到她短衬裤的根部——在展示大腿的时刻,她常常这样漫不经心,或毫无羞怯,或二者都有。那时,这就是我暗藏在屋中的春景——在发现门内没有插销而深感惬意之后,那串垂悬着门牌号码木牌的钥匙立刻就变成了进入那今人狂热、令人畏惧的未来的咒语。它是我的,它是我滚烫、汗毛密布的拳头的一部分;在几分钟之内——就说二十分钟吧,就说半小时吧,肯定是肯定,用我古斯塔夫大叔的话说——我要让自己进入那间“342”号.并看到我的性感少女,我的美人和新娘困缚在她水晶殷的睡梦中。陪审员!如果我的幸福可以言传,它一定会让那座典雅的旅馆充满震耳欲聋的吼声。今天我唯一后悔的是我那天夜间没有把“342”的钥匙悄悄放至柜台上,然后离开这国家,这大陆,这个半球——实际是,这座星球。
  让我解释吧。我并末受到她的自供的过分干扰。我现在仍然坚定地要追求我的方针,趁黑夜只对那个已完全麻醉的小裸体进行秘密行动以不侵占她的贞洁。仰制和尊崇仍然是我的箴言——即使她的“贞洁”(顺便一提,它已被现代科学彻底驳斥了)已经被一些少年人的性经历,无疑是发生在她那该受控告的夏今营中的同性恋行为稍稍损坏了。当然,按我旧派老式的眼光,我,琼——雅克·亨伯特,应当承认初次见她时她并非那殷销魂,与那种自世纪前古代世界末日以来流行并付诸衡量标准的定型概念中的“正常孩子”并无殊异。
  在我们已受启蒙的时代,我们不象罗马人那样,四周没有幼小的奴隶之花可以随意在办公和洗澡时摘下;我们也不能象尊贵的东方人更骄奢的岁月里做过的雇用小优伶出现在羊肉与玫瑰露席间。总之成人与儿童世界之间古老的链条已经被今天的新风俗和新法律彻底切断。尽管我涉足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我实际对儿童所知甚少。毕竟,洛丽塔才十二岁,并且无论我对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样的让步——甚至脑中铬记着美国学生不成熟的作为一一我始终以为不论在那些粗鲁的乳臭小儿中间发生了什么,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不同的环境中再行发生。因此(回到这根解释的线上),我身任的道德家角色还是绕过这个问题转到十二岁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传统观念上。我身任的儿童精神治疗家角色(一个伪装者,象大多数这类人一样——但没关系)又让后弗洛伊德杂拌菜反上胃来,并召遣来处于少女时代“潜伏期”的如梦、夸张的多丽。最后,我内心的感觉主义者(一个庞大失常的妖怪)对于他的捕物的某种邪恶并未产生异议。但在猛烈的冲动之后,迷乱的阴影袭来了——却未曾觉察,这是我所遗憾的!人类,注意啊!我应该明白洛丽塔已经表现出和天真的阿娜贝尔非常的不同、应该明白精灵的邪恶已经注人这个我预备秘密享用的疯狂的孩子的每一个毛孔,这些都必定会使秘密难保,并使享乐夺人性命。我应该知道(透过洛丽塔对我显现的特征——真正的孩子洛丽塔或她掩藏的某个野性的天使)我所期待的销魂除了痛苦和恐惧,便不会有其它结果。

  噢、高尚的陪审团先生们!
  她是我的,她是我的,钥匙在我的手中,我的手在我的兜里,她是我的。在我为之奉献了多少不眠之夜的呼唤和计划过程中,我渐渐清除了所有多余的污点,通过一层层堆积半透明的梦想,终于推导出最后的画面。裸着身体,除了一只袜和她美丽的项链,象舒展的小鹰仰卧床上,我的魔药击倒了她——我就是这样预想着她的摸样;一条绒线发带仍然抓在手里;她蜂蜜棕色的身体,露出日光浴在她身上留下的泳衣的轮廓,并向我展示出苍白的乳蕾;在玫瑰色灯光下,一点点阴毛穗在它隆起的小丘上闪亮。冰凉的钥匙和它温热的木质附加物都在我的兜里。
  我在几个公共房间里徘徊,下边光明,上边幽暗:因为欲望的面目总是阴郁的;欲望从来就不能确保——即使当光滑柔软的祭品被锁在地牢里——某些敌对的恶魔或有权势的上帝尚能对一次准备就绪的成功补行破坏。按俗话说法,我需要喝点酒;但在那古老的庄严之地,除了满是汗流浃背的腓力斯人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肉体,根本就没有酒吧。

  我跑到了“男士之屋”。那儿有个人穿一身牧师黑衣——一个“交心晚会”,常言道——正在维也纳的协助下检查晚会是否还在进行,竟过来问我如何喜欢博伊德医生的讲话,而当我(西格蒙德国王第二)说博伊德还是个孩子时,他露出大惑不解的神免。随扣,我利索的把那张包我的神经过敏的手指的卫生纸扔进了为它准备的容器里,转身朝休息厅方向走去。我将胳膊肘舒服地架在柜台上,问过波茨先生我妻子确实没来过电话吗,还有小床怎么样了?他说她没来过(她死了,当然),小床明天会安好,如果我们还住下去的话。从一处叫“猎人大厅”的拥挤地段传来嘈杂的、谈论园艺学和来世的声响。另一间叫“覆盆子之屋”,灯火通明,里边有几张小长桌,还有一张摆着“点心”的大桌,除了一位女主人(那种衰败的女人,面楷呆滞的笑容,以夏洛特式腔调说话)尚空着;她飘过来,问我是不是布拉多克先生,因为如果是,比尔德小姐一直在找我。“女人叫这么个名字,”我说,踱开了。
  彩虹般的血液在我心中翻涌。到九点半的时候我会献给她。回到休息厅,我发现那儿发生了变化:一些披着花衣或黑布的人一堆一堆地围着,某个神奇的机会使我看到了一个开心的孩子,象洛丽塔那么大,穿着洛丽塔穿过的那种长袍,只是苍白,黑色头发系了一根白带子。她不漂亮,但她是个性感少女,她象牙玉似的大腿和百合花色的颈项在令人难忘的一瞬间,为我对洛丽塔的欲望形成了一曲最为愉悦的和歌(就脊骨式音乐而言),褐色和粉色,通畅和阻塞。那苍白的孩子注意到我的盯视(那确实是非常不经心和有礼的),却非常可笑地不自然起来,完全丧失了镇定,转动着眼珠,把手背抚在脸颊上,拽着裙边,最后把她瘦削、动来动去的肩膀头冲向我,与她那母牛一样的母亲似是而非地聊着天。

  我离开喧嚣的休息厅,站在门外白色台阶上,望着成千上万的粉状小虫在濡湿的黑夜里围着灯光旋转,心中微波荡漾,充溢着躁动。我所要做的一切——我敢于做的一切——不过就这样一点点……
  突然我发观,在黑暗笼罩的圆柱走廊里有个人坐在一张椅上。我其实并不能看见他,使他暴露的是一阵象拔螺丝的刺耳怪音和一阵谨慎的咯咯说话声,而后是静悄悄旋上螺丝的最后一个音符。我正要离开,他的声音招呼我:
  “妈的,你从哪儿把她弄来的?”
  “你说什么?”
  “我说:天气见好埃”
  “象是如此。”
  “那小姑娘是谁?”
  “我女儿。”
  “撒谎。她不是。”
  “你说什么?”
  “我说:七月天很热。她妈妈呢?”
  “死了。”
  “是这样,对不起。随便说说,明天你们跟我一起吃午饭岂不更好:那会儿那群该死的人就滚蛋了。”
  “我们也滚。晚安。”
  “对不起。我醉了。晚安。你的孩子需要大睡一常睡眠象一朵玫瑰,波斯人说。抽烟吗?”
  “现在不。”
  他划着了火,但因为他醉了,或因为有风,那火苗照亮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很老的老头,是旅馆里永久宿客中的一个——以及他的白色摇椅。没人说什么,黑暗又还原了。
  而后我听见那个过时人的咳嗽,吐出了一口沉闷的粘液。
  我离开前廊,至少半个小时已经流逝了。我该要口喝的了。紧张开始了。如果一根提琴弦也能感觉疼痛,那我就是那根弦。但性急是不宜的。我从休息厅里那团固定在一个角落的人星座中走过时,一道不明不白的闪光出现了——正照亮布拉多克医生、两个装饰性的淡紫色护士,照亮了穿白衣的少女,大概也照亮了正侧身从新娘似的少女和着魔的牧师中走过的亨伯特的秃牙,所有这一切都将不朽——只要那小镇报纸的文章和印刷能够奉为永恒。叽叽喳喳的一群人围在电梯边。我选择走楼梯。342号靠近避火梯。此刻当然还可以——但钥匙已插进锁头,我进了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