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理智与情感 - 《理智与情感》影评——something about Dan Stevens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对英美文学知之甚少,不知道简·奥斯汀的小说在理论派看来处于何等地位。但若论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次数,简小姐一定可以上榜。她的小说总觉得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事情,情节没有大曲折更谈不上奇情,妙的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消失的男女情感的百转千回。奥斯汀的简单倒是给以后的改编提供了空间。如果考察一下人们重新讲述简奥斯汀的年代,考察一下彼时相应的社会心理应该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许会有重大发现。不过这个不是我能做的事情,只单说说《理智与情感》。
  其实真正读过原著的只有《傲慢与偏见》,纯粹是被Colin Firth的达西先生迷倒,才回硬着头皮去看英文。《理智与情感》好几年前看过95年李安的电影版,具体情节都忘了,只记得结尾处有个峰回路转,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次看08版bbc的迷你剧集,则完全是拜《唐顿庄园》所赐让我注意到了Dan Stevens。95版里休·格兰特演的爱德华总觉得有些木讷过头,说话慢半拍,让人等得很着急。(当然我没看过原著,只是就电影来说)Dan stevens的爱德华开场是很精彩的。人畜无害的微笑,柔软弹性*的声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众。当然花痴起来有时难免就忽略了故事的逻辑。开场的爱德华虽谈不上巧舌如簧,起码也是相当主动外向活泼的一个人,怎么到了后来图书馆赠书时就不会讲话了似的?不过也许,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心意的时候,反而会胆怯吧。
  另一个被粉丝津津乐道的场景是他在雨中劈柴,显然是在向达西先生致敬。(有粉丝惊呼,不穿白衬衫会死吗?!)爱德华和达西先生倘若脱下白衬衫,不知谁的肌肉更多一些?(但想必Dan Stevens那张被粉丝揶揄像气球样日渐膨胀的肉脸不管是打一拳抑或捏一下手感一定极好)爱德华在伦敦拜访Elinor,意外发现未婚妻露西在场,长开大嘴,久久憋出一声“啊”,神色*很是可爱。寒暄之后,爱德华想尽快摆脱这一尴尬场面,推说要去姐姐家,便与各位女士一一告别,撒腿就走,不想还是走得不够快,被露西叫住欲一同前往,爱德华猛一回头,如惊弓之鸟,(搁在现代,心里一定暗暗骂了无数句fuck)但也只能应一句of course,为女士开门。扮演露西的演员面相太老了些,很难想像爱德华与她见过几次面就私定终身整整四年。
  Dashwood家三姐妹演得都不错。扮演Elinor的女演员颇有英伦女子韵味,也很有理性*气质。也许因为很多人是艾玛·汤普森的粉丝,所以不能接受另外一个女演员演Elinor。不过结尾Elinor听说爱德华没有结婚突然大哭的情节实在是有太多95电影版的影子,两相比照08版这一幕大哭显得不够到位不够自然。95版里,爱德华直到这个时候都没有抢上去安慰Elinor,08版里,爱德华可是立马就追了过去,还说出那经典的三句告白。 Marianne的演员总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究竟像谁。Marianne在雨中的两场戏都极美,那种情感的积郁与爆发都很让人动容。只是威洛比实在是太难看了些,俨然憨豆与MJ的合体,难为女主角们还得惊叹他how handsome。布兰登上校也不错,但也确实很难超越Alan Rickman。
  Dashwood家的小女儿跟母亲说,我下辈子要做个男人,男人可以到处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女人只能坐在那里等。简奥斯汀的小说到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大概是因为社会结构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奥斯汀的小说结尾,问题总是能圆满解决,不仅是男女主角,所有人都各得其所。这是多么地能够满足读者的想象,尤其是在世事艰难的时刻,实在是绝佳的抚慰剂。简奥斯汀时代的贵族男女们,尽管衣食无忧,却仍然受到种种限制。与克制隐忍的古典爱情相比,无限自由的毫无顾忌的现代生活里,爱情有时反而显得苍白了。
  此片制作之精良自不必多说,画面和配乐都很出色*。PS:庄园戏实在是英剧的杀手锏啊……
  被Dan Stevens的Edward秒杀!!!(尤其是再听到声音)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