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柳林风声 - 柳林风声——【第三章 野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鼹鼠早就想结识獾,各方面的消息都说,獾是个顶顶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很少露面,却总让方圆一带所有的居民无形中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是每当鼹鼠向河鼠提到这个愿望,河鼠就推三阻四,总是说:“没问题,獾总有一天会来的——他经常出来——到那时我一定把你介绍给他,真是个顶呱呱的好人哪!不过你不能去找他,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遇上他。”
  “能不能邀他来这里——吃顿便饭什么的?”鼹鼠问。
  “他不会来的,”河鼠简单地说。“獾最讨厌社交活动,请客吃饭一类的事。”
  “那,要是咱们专门去拜访他呢?”鼹鼠提议。
  “那个,咳,我敢断定他绝不会喜欢的,”河鼠惊恐地说。“他这人很怕羞,那样做,一定会惹恼他的。连我自己都从没去他家拜访过,虽说我同他是老相识了。再说,咱们也去不了呀。这事根本办不到,因为他是住在野林的正中央。”
  “那又怎么着?”鼹鼠说,“你不是说过,野林并没什么问题吗?”
  “嗯,是的,是的,是没什么问题,”河鼠躲躲闪闪地说。“不过我想,咱们现在还是不去的好,这会儿别去。路远着哩,况且,在这个季节,他也不在家。你只管安心等着,总有一天他会来的。”
  鼹鼠只好耐心等待,可是獾一直没来。他们每天都玩得很开心。夏天过去很久了,天气变冷,冰霜雨雪,泥泞的道路,使他俩长时间耽留在屋内。窗外湍急奔流而过的涨满的河水,也像在嘲笑,阻拦他们乘船出游。这时,鼹鼠才又一味惦念那只孤孤单单的灰獾,想到他在野林正中的洞穴内,独自一人过日子,多孤寂啊。
  冬令时节,河鼠很贪睡,早早就上床,迟迟才起来。在短短的白天,他有时胡乱编些诗歌,或者在屋里干点零星家务事。当然,时不时总有些动物来串门聊天,因此,谈了不少有关春夏的趣闻轶事,互通消息和意见。
  当他们回顾夏天的一切时,就感到,那是多么绚丽多彩的一章啊!那里面有许多五色缤纷的插图。大河两岸,一支盛装的游行队伍在不停地庄严行进,展示出一场跟着一场富丽堂皇的景观。紫色的珍珠菜最先登场,抖开它那乱丝般丰美的秀发,垂挂在镜面般的河水边沿,镜中的脸,又冲它自己微笑。婀娜多姿的柳兰,犹如桃色的晚霞,紧跟着也上场了。雏菊,紫的和白的手牵着手,悄悄钻了上来,在队列中占取了一席地位。最后,在一个早晨,羞怯的野蔷薇姗姗来迟,轻盈地步上舞台。这时,就像弦乐以它辉煌的和弦转入一曲加沃特,向人们宣告,六月终于来到了。但是,戏班子里还缺一个角色没有到齐,那就是水仙女所追求的牧羊少年,闺秀们凭窗盼望的骑士,用亲吻唤醒沉睡的夏天的生命和爱情的王子。当身穿琥珀色紧身背心的笑靥菊,温文尔雅,芳香扑鼻,步履优美地登上舞台时,好戏就开场了。
  那是怎样的一出戏啊!当凄风冷雨拍打着门窗时,睡眼惺松的动物们安逸地躲在洞穴里,回想着日出前依旧凛冽的凌晨。那时,白蒙蒙的雾霭还没散去,紧紧地贴在水面。然后,灰色化成了金色,大地重又呈现出缤纷的色泽。动物们体验到早春下水的刺激,沿着河岸奔突跳跃的欢愉,感到大地、空气和水都变得光辉夺目。他们回想起夏日炎热的正午,在灌木丛的绿荫下昏昏然午睡,阳光透过浓荫,洒下小小的金色斑点;回想起午后的划船和游泳,沿着尘土飞扬的小径,穿越黄澄澄的田野,漫无目的地遨游;又回想起那长长的凉爽的黄昏,各路人马全都会齐,交流着友情,共同筹划明天新的历险。冬日的白昼是很短的,动物们围炉闲话时,可谈的话题多着哩。可是,鼹鼠还是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于是,有一天下午,当河鼠坐在圈椅上,对着一炉熊熊的火,时而打盹,时而编些不成韵的诗,鼹鼠便暗下决心,独自出门去探访那座野林,说不定碰巧还能结识上獾先生哩。
  那是一个寒冷静谧的下午,鼹鼠悄悄溜出暖融融的客厅,来到屋外。头顶上的天空如同纯钢似地发着青光。四周的旷野光秃秃,没有一片树叶。他觉得,他从来没有看得这样远,这样透彻。因为,大自然进入了她一年一度的酣睡,仿佛在睡梦中蹬掉了她全身的衣着。矮树林、小山谷、乱石坑,还有各种隐蔽的地方,在草木葱茏的夏天,曾是可供他探险的神秘莫测的宝地,现在却把它们自身和它们包藏的秘密裸露无遗,似乎在乞求他暂时忽视它们的破败贫瘠,直到来年再一次戴上它们花里胡哨的假面具,狂歌乱舞,用老一套的手法作弄他,瞒哄他。从某方面说是怪可怜的,可还是使他高兴,甚至使他兴奋。他喜欢这剥去了华丽衣妆不加修饰的质朴的原野。他能够深深地进入大地的裸露的筋骨,那是美好、强健、纯朴的。他不要那暖融融的苜蓿,不要那轻轻摇摆的结籽的青草。山楂树篱的屏风,山毛榉和榆树的绿浪翻滚的帷幕,最好离得远远的。他欢欢喜喜地朝着野林快步前进。野林正横亘在他前面,黑压压,怪吓人的,像隆起在平静的南海里的一排暗礁。
  刚进野林时,并没有什么东西令他惊恐。枯枝在脚下断裂,噼啪作响,横倒的树干磕绊他的腿,树桩上长出的菌像漫画中的怪脸,乍看吓他一跳,因为它们酷似某种又熟悉又遥远的东西,可又怪有趣,使他兴奋不已。它们逗引他一步步往前走,进入了林中幽暗的深处。树越来越密,两边的洞穴,冲他张开丑陋的大口。前面后面,暮色迅速地逼拢来,包围了他;天光像落潮般地退走了。

  就在这时,开始出现了各种鬼脸。
  鬼睑出现在他肩后,他一开始模模糊糊觉得看到了一张面孔:一张歹毒的楔形小脸,从一个洞口向他窥望。他回过头来正对它看时,那东西却倏忽不见了。
  他加快了脚步,关照自己千万别胡思乱想,要不然,幻象就会没完没了。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洞口。是的!——不是!——是的!肯定是有一张尖尖的小脸,一对恶狠狠的眼睛,在一个洞里闪了一下,又没了。他迟疑了一下,又壮着胆子,强打精神往前走。可是突然间,远远近近几百个洞里都钻出一张脸,忽而显现,忽而消失,所有的眼睛都凶狠、邪恶、锐利,一齐用恶毒、敌对的眼光盯住他。
  他想,要是能离开土坡上的那些洞穴,就不会再看到面孔了。他拐了一个弯,离开小径,朝林中沓无人迹的地方走去。
  接着,开始出现了哨音。
  乍听到时,那声音很微弱,很尖细,在他身后很远很远的地方响起,不知怎的却促使他急急朝前赶。然后,仍旧很微弱很尖细的哨音,都在他前面很远很远的地方响起,使他踟蹰不前,想退回去。正当他犹豫不决站着不动时,哨音突然在他两侧响起来,像是一声接一声传递过去,穿过整座树林,直到最远的边缘。不管那是些什么东西,它们显然都警觉起来,准备好迎敌。可他却孤单一人,赤手空拳,孤立无援。而黑夜,已经迫近了。
  然后,他听到了啪嗒啪嗒的声音。
  起初,他以为那只不过是落叶声,因为声音很轻很细。后来,声音渐渐响了,而且发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他明白了,这不是别的,只能是小脚爪踩在地上发出的啪嗒声,不过声音离得还远。到底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开头像在前面,过后又像在后面,再后来像前后都有。他焦虑不安地时而听听这边,时而听听那边,声音变得越来越响,越来越杂乱,从四面八方朝他逼拢。他站着不动,侧耳倾听。突然,一只兔子穿过树林朝他奔来。他等着,指望兔子放慢脚步,或者拐向别处。可是,兔子从他身边冲过,几乎擦到了他身上,他脸色阴沉,瞪着眼睛,“滚开,你这个笨蛋,滚!”兔子绕过一个树桩时,鼹鼠听到他这样咕噜了一声,然后便钻进邻近一个洞穴,不见了。
  脚步声越来越响,如同骤落的冰雹,打在他四周的枯枝败叶上。整座树林仿佛都在奔跑,拼命狂奔,追逐,四下里包抄围捕什么东西,也许是什么人?他惊恐万状,撒腿就跑,漫无目的不明方向地乱跑。他忽而撞上什么东西,忽而摔倒在什么东西上,忽而落到什么东西里,忽而从什么东西下面窜过,忽而又绕过什么东西。末了,他在一株老山毛榉树下一个深深的黑洞里找到了庇护所。这个洞给了他隐蔽藏身处——说不定还能给他安全,可谁又说得准呢?反正,他实在太累,再也跑不动了。他只能蜷缩在被风刮到洞里的枯叶里,希望能暂时避避难、他躺在那里,大口喘气,浑身哆嗦,听着外面的哨声和脚步声,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其他的田间和篱下的小动物最害怕见到的那种可怕的东西,河鼠曾煞费苦心防止他遇上的那种可怕的东西,就是——野林的恐怖!
  这当儿,河鼠正暖和舒服地坐在炉边打盹儿。那页完成了一半的诗稿从膝上滑落下来,他头向后仰,嘴张着,正徜徉在梦河里碧草如茵的河岸。这时,一块煤骨碌下来,炉火噼啪一声,窜出一股火苗,把他惊醒了。他想起刚才在干什么,忙从地上捡起诗稿,冥思苦想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找鼹鼠,想向他请教一个恰当的韵脚什么的。
  可鼹鼠不在。
  他连喊了几声“鼹儿!”没人回答,他只得站起来,走到门厅里。
  鼹鼠惯常挂帽子的钩子上,不见了帽子。那双一向放在伞架旁的靴子,也不翼而飞。
  河鼠走出屋子,仔细观察泥泞的地面,希望找到鼹鼠的足迹。足迹找到了,没错。他的靴子是新买来准备过冬的,所以后跟上的小突起轮廓清晰。河鼠看到泥地上靴子的印痕,目的明确,径直奔野林的方向而去。
  河鼠神情严肃,站着沉思了一两分钟。随后他转身进屋,将一根皮带系在腰间,往皮带上插几把手枪,又从大厅的一角抄起一根粗棒,撒腿朝野林走去。
  他走到林边的第一排树时,天色已经昏暗下来,他毫不犹豫地径直钻进树林,焦急地东张西望,看有没有朋友的踪迹。到处都有不怀好意的小脸,从洞口探头探脑向外张望,可一看到这位威风凛凛的动物,看到他的那排手枪,还有紧挨在他手里的凶神恶煞的大棒,就立刻隐没了。刚进林子时分明听到的哨声和脚步声也都消逝了,止息了,一切又都归于宁静。他果敢地穿过整座树林,一直走到尽头,然后,撇开所有的小径,横穿树林,仔细搜索整个林区,同时不停地大声呼叫:“鼹儿,鼹儿,鼹儿!你在哪?我来啦——鼠儿来啦!”
  他在树林里耐心搜索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末了,他听到一声细微的回答,不禁大喜。他循着声音的方向,穿过越来越浓的黑暗,来到一株老山毛榉树脚下。从树下的一个洞里,传出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鼠儿!真的是你吗?”

  河鼠爬到洞里,找到了精疲力尽浑身发抖的鼹鼠。“哎呀,鼠啊!”他喊道,“可把我吓坏了,你简直想象不到!”
  “噢,我完全能理解,”河鼠抚慰他说。“你真的不该来,不该这么干,鼹鼠。我曾极力劝阻你的。我们河边动物从不单独上这儿来。要来的话,起码也得找个伴同行,才不会有问题。而且,来以前你必须学会上百种窍门儿,那些我们都懂,可你不懂。我指的是有效的口令、暗号、口诀,衣兜里还要带上装备,要反复背诵某些诗句,经常练习逃避方法和巧技。你学会了,就全都很简单。作为小动物,你必须学会这些,否则就会遇到麻烦。当然啰,假如你是獾或者是水獭,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勇敢的蟾蜍先生,他该不怕独自来这里吧?”鼹鼠问。
  “老蟾?”河鼠哈哈大笑。“他独自一个,才不会在这里露面哩,哪怕你给他整整一帽子的金币,他蟾蜍也不会来的。”
  听到河鼠那爽朗的笑声,看到他手中的大棒和亮闪闪的手枪,鼹鼠大受鼓舞。他不再发抖,胆子也壮了,情绪也恢复了。
  “现在,”河鼠当下说,“咱们真的必须打起精神,趁天还有一丝丝亮,赶回家去。在这儿过夜是万万不行的,你明白。至少是,太冷了。”
  “亲爱的鼠儿,”可怜的鼹鼠说,“实在对不起,可我真是累坏了,确确实实是累垮了。你得让我在这儿多歇会儿,恢复一下体力,才谈得到走回家去。”
  “那好,”和善的河鼠说,“那就歇着吧。反正天已差不多全黑了,待会儿,该有点月光了。”
  于是鼹鼠深深钻进枯树叶,伸开四肢,不一会就睡着了,尽管睡得时断时续,惊悸不安。河鼠为了取暖,也尽量把身子捂得严实些,一只爪子握着手枪,躺着耐心等待。
  鼹鼠终于醒来,精神好多了,恢复了平日的情绪。河鼠说:“好啦!我先去外面瞅瞅,看是不是平安无事,然后咱们真该开步走啦。”
  河鼠来到洞口,探头向外望。鼹鼠听见他轻声自言自语说:“嗬,嗬,麻烦啦!”
  “出什么事儿,鼠儿?”鼹鼠问。
  “出雪啦,”河鼠简短地回答;“就是说,下雪啦。雪下得可冲哪。”
  鼹鼠也钻出来,蹲在他身旁。他向外望去,只见那座曾经吓得他失魂落魄的树林,完全变了样。洞穴、坑洼、池塘、陷阱,以及其他一些恐吓过路人的东西,统统迅速消失了。一层晶莹闪光的仙毯,蒙盖了整个地面,这仙毯看上去太纤巧了,粗笨的脚都不忍往上踩。漫天飘洒着细细的粉末,碰到脸上,痒痒的,怪舒服。黝黑的树干,仿佛被一片来自地下的光照亮,显得清晰异常。
  “唉,唉,没办法,”河鼠想了一会说。“我看,咱们还是出发,碰碰运气吧。糟糕的是,我辨不清咱们的方位。这场雪,使一切都改了模样。”
  确实如此。鼹鼠简直认不出,这就是原来那座树林了。不过,他们还是勇敢地上路了。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似最有把握的路线,互相搀扶着,装出一副所向无敌的兴冲冲的样子,每遇见一株阴森沉默的新树,就认作是一位老相识,或者面对那白茫茫的一片雪野和千篇一律的黑色树干,都硬装作是看到了熟悉的空地、豁口或通道。
  约莫过了一两个钟头——他们已完全失去了时间概念——他们停了下来,又沮丧,又倦乏,又迷惘,在一根横倒的树干上坐了下来,喘口气,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他们已累得浑身酸痛,摔得皮破血流;他们好几次掉进洞里,弄得浑身湿透。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小小的腿几乎拔不出来。树越来越稠密,也越来越难以区分。树林仿佛无边无际,没有尽头,也没有差别,最糟的是,没有一条走出树林的路。
  “咱们不能久坐,”河鼠说。“得再加把劲,采取点别的措施。天太冷了,雪很快就会积得更深,咱们趟不过去了。”他朝四周张望,想了一阵,接着说:“瞧,我想到这么一个办法:前面有一块谷地,那儿有许多小山包、小丘冈。咱们去那儿找一处隐蔽的地方,一个有干地面的洞穴什么的,避避风雪。咱们先在那儿好好休息一阵子,再想法走出树林。咱们都累得够呛了。再说,雪说不定会停下来,或者会出现什么别的情况。”
  于是,他们又站起来,踉踉跄跄走下谷地,去寻找一个山洞,或者一个干燥的角落,可以抵挡刺骨的寒风和飞旋的雪。正当他们在察看河鼠提到的一个小山包时,鼹鼠突然尖叫一声,脸朝下摔了个嘴啃泥。
  “哎哟,我的腿!”他喊道。“哎哟,我可怜的小腿!”他翻身坐在地上,用两只前爪抱住一条腿。
  “可怜的老鼹!”河鼠关切地说,“今儿个你好像不大走运,是不是?让我瞧瞧你的腿。”他双膝跪下来看。“是啊,你的小腿受伤了,没错。等等,让我找出手帕来给你包上。”
  “我一定是被一根埋在雪里的树枝或树桩绊倒了,”鼹鼠惨兮兮地说。“哎哟!哎哟!”

  “伤口很整齐,”河鼠再一次仔细检查他的腿。“绝不会是树枝或树桩划破的。看起来倒像是被什么锋利的金属家伙划的。怪事!”他沉吟了一会,观察着周围一带的山包和坡地。
  “噢,管它是什么干的,”鼹鼠说,痛得连语法都顾不上了。“不管是什么划的,反正一样痛。”
  可是,河鼠用手帕仔细包好他的伤腿后,就撂下他,忙着在雪里挖起来。他又刨又铲又掘,四只腿忙个不停,而鼹鼠在一旁不耐烦地等着,时不时插上一句:“唉,河鼠,算了吧!”
  突然,河鼠一声喊:“啊哈!”跟着又是一连串的“啊哈——啊哈——啊哈——啊哈!”他竟在雪地里跳起舞来。
  “鼠儿,你找到什么啦?”鼹鼠问,他还在抱着自己的腿。
  “快来看哪!”心花怒放的河鼠说,一边还跳着舞。
  鼹鼠一瘸一拐地走过去,看了又看。好半晌,他慢吞吞地说:“唔,我瞧得真真切切。这类东西以前也见过,见得多啦。我管它叫家常物品。只不过是一只大门口的刮泥器!有什么了不起?干吗围着一只刮泥器跳舞?”
  “难道你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你呀,你这个呆瓜!”河鼠不耐烦地喊道。
  “我当然明白啦,”鼹鼠回答说。“这只不过说明,有个粗心大意爱忘事的家伙,把自家门前的刮泥器丢在了野林中央,不偏不倚就扔在什么人都会给绊倒的地方。我说,这家伙也太缺德了。等我回到家时,我非向——向什么人——告他一状不可,等着瞧吧!”
  “天哪!天哪!”看到鼹鼠这么迟钝不开窍,河鼠无可奈何地喊道。“好啦,别斗嘴了,快来和我一道刨吧!”他又动手干了起来,掘得四周雪粉飞溅。
  又苦干了一阵子,他的努力终见成效,一块破旧的擦脚垫露了出来。
  “瞧.我说什么来着?”河鼠洋洋得意地欢呼起来。
  “什么也不是,”鼹鼠一本正经地说。“好吧,你像是又发现了一件家用杂物,用坏了被扔掉的,我想你一定开心得很。要是你想围着它跳舞,那就快跳,跳完咱们好赶路,不再为这些破烂垃圾浪费时间啦。一块擦脚垫,能当饭吃吗?能当毯子盖着睡觉吗?能当雪橇坐上滑回家吗?你这个叫人恼火的啮齿动物!”
  “你当真认为,”兴奋的河鼠喊道,“这块擦脚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吗?”
  “真是,河鼠,”鼹鼠烦躁地说,“我认为,这套荒唐游戏,咱们已经玩够了。谁又听说过,一块擦脚垫能说明什么问题?擦脚垫是不会说什么的。它们根本不是那种货色。擦脚垫懂得自己的身份。”
  “你听着——你这个呆瓜,”河鼠回答说,他真的火了。“别再跟我来这一套!一句话也甭说,只管刨——刨,挖,掘,找,特别是在小山包四周找。要是你今晚想有个干干爽爽暖暖和和的地方睡上一觉,这就是最后的机会!”
  河鼠冲他们身边的一处雪坡发起猛攻,用他的粗棒到处捅,又发疯似地挖着。鼹鼠也忙着刨起来,不为别的,只为讨好河鼠,因为他相信,他的朋友头脑有点发疯了。
  苦干了约十分钟光景,河鼠的棍棒敲到了什么东西,发出空洞的声音。又刨了一阵,可以伸进一只爪子去摸了。他叫鼹鼠过来帮忙。两只动物一齐努力,终于,他们的劳动成果赫然出现在眼前,把一直持怀疑态度的鼹鼠惊得目瞪口呆。
  就在看去像是一个雪坡的旁边,立着一扇漆成墨绿色的坚实的小门。门边挂着铃绳的铁环,铃绳下有一块小小的黄铜牌子,牌子上,用工整的楷书清晰地刻着几个字,借着月光,可以辨认出是:
  獾先生
  鼹鼠又惊又喜,仰面倒在了雪地上。“河鼠!”他懊悔地喊道,“你真了不起!你呀你,实在是了不起!现在我全明白了!打一开头,打从我摔伤了腿的那一刻起,你就用你那聪明的头脑,一步一步琢磨出个道理来。一看我的伤口,你那个顶刮刮的脑子马上就对自己说:‘是刮泥器划破的!’跟着你就去找,果然找到了那只刮泥器!你是不是就此打住呢?换了别人,就会满足了,可你不。你继续运用你的智慧。你对自己说:‘要是再找到一块擦脚垫,我的推理就得到了证实!’擦脚垫果然找到了。你太聪明了,我相信,凡是你想找到的,你都能找到。‘好啦,’你说,‘明摆着,这儿一定有一扇门,下面要做的,只是把门找出来就行啦!’嗯,这种事,我只在书本上读到过,在生活中可从没遇到过。你应该到那种能大显身手的地方去。呆在我们这伙人当中,你简直大材小用了。我要是有你那么一副头脑就好了。鼠儿——”
  “既然你没有,”河鼠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头,“那你是不是要通宵达旦坐在雪地里唠叨个没完?快起来,瞧见那根铃绳吗?使劲拉,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我来砸门!”
  在河鼠用他的棒子敲门时,鼹鼠一跃而起,一把抓住铃绳,两脚离地,整个身子吊在绳子上晃荡。老远老远,他们隐隐听到一阵低沉的铃声响了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