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狼烟 - 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万寿山后山和昆明湖后湖的风光景色,跟前山南湖大不相同,具有秀丽清新的江南色彩,充满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夏日,后山上下,树木葱定,山花似锦,几座小巧玲瓏的古寺、亭阁、红墙黄瓦,在万绿丛中时隐时现。忽宽忽窄的后湖,迴环在山峦之间,两岸浓荫迎地,古树上爬满野花籐萝,碧水中倒映著岸边的柳丝花影,清风拂拭著层层片片的浮萍。后山后湖本来平日就人跡罕至,最近又常出没路劫游人的歹徒,所以连那些避人耳目的红男绿女,也不敢到此地幽会了。
  菖蒲打著桨,林壑忽然嘬起嘴唇,学了两声鸟叫,菖蒲正要笑他淘气,忽见湖水湾处,浓荫中有一隻雪白的草帽挥动了三下。林壑抢过桨来,用力击水,小船奔向前去。
  花木丛中,一片青石,一位身穿白色西服,戴著宽玳瑁边茶镜的中年人,博士风度,正半躺半坐在帆布折椅上,手持一根名贵的鱼竿,静静地垂钓。在他身边,站立著一位俏丽而又靦腆的青年妇人,身穿印度绸的花旗袍,描出了她那娇小窈窕的身姿。她的头髮乌黑捲曲,秀眉弯弯,一双笑吟吟的豆荚眼,右手拿著雪白的草帽,左臂育上挎著个小小的手提包皮。
  “蔡先生,蔡夫人,我的朋友俞菖蒲,拜望你们来了。”林壑将小船靠岸,站在船上说。
  静静垂钓的蔡先生,连忙站起身,双手伸向俞菖蒲,和蔼地笑道:“敝人蔡芳洲,很高兴结识你。”
  俞菖蒲慌忙跳上岸,给蔡芳洲鞠了个躬,说:“蔡……蔡先生,我……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是吗?”蔡芳洲那苍白的脸上,浮漾起一个亲切的微笑,“令舅齐柏年先生,一切可都安好?”
  “您是夏竞雄先生?”俞菖蒲惊喜得失声叫了出来,但是又连忙摀住了嘴,四下看了看。
  那位蔡夫人完尔一笑,说:“菖蒲,我们就更是熟人了。”
  “芳姐,你终於和夏……蔡先生团聚了。”
  菖蒲眼圈一红,声音硬咽,“小春草呢?”
  “他寄养在朋友家裡,已经上小学了。”

  原来,化名蔡芳洲的夏竞雄,大革命时期是中共京东特委军事部长,跟俞菖蒲的舅父齐柏年,同是国民党京东党部执行季员。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夏竞雄的妻子和战友蔡菊心,又名叶兰,不幸被捕。叶兰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女儿,写一手好文章,在京东知识界颇享盛名。老同盟会员出身的齐柏年,出於正义感,為营救叶兰奔走呼号,而叶兰本人更是坚贞不屈,不肯污污共產党人的清白,终於被害。叶兰留下一个几个月的儿子春草,被这位蔡夫人,当时名叫芳棺儿的农村姑娘收养。為了抚育烈士的遗孤,芳棺儿发誓不嫁。自己上了头,跟小春草假称母子,逃到城裡,给富人家当女僕,受尽折磨和屈辱。一九二九年春,在中央军委工作的夏竞雄,奉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从上海秘密回到京东,集合转人地下的同志,带他们到井冈山去。此时,齐柏年早已忿而退出国民党,回到他的原籍萍水县,创办日知小学,过著隐居生活。夏竞雄回到京东地区,就到齐柏年家落脚。隐蔽活动。夏竞雄不但集合了转人地下的同志,也找到了在富人家当女僕的芳倌儿和小春草,齐柏年就把他们母子收留下来。芳棺儿和小春草在齐家生活了三年,地下党来人把他们接走了,从此便查无音信。俞菖蒲早年丧父,从小在舅父家长大,所以也曾跟芳值几朝夕相处三年时光,非常钦敬这位品格高洁的芳姐;今日一见,悲喜交集。
  这时,林壑插嘴说:“菖蒲,你跟蔡先生促膝长谈吧!我要游戈水上,给你们巡风。”
  原名芳棺儿的蔡夫人,也微笑著说了声:“你们谈吧!”戴上雪白的草帽和墨镜,拎著小手提包皮,穿过树丛,到小路上散步去了。
  “夏……蔡先生,你是怎麼来到北平的?”俞菖蒲激动地问道。
  “靠朋友帮助。”夏竟雄只回答了几个字。
  夏竞雄到井冈山,一直在红一方面军工作,长征到达陕北。去年随军渡河东征,在山西的一个战役中负了重伤;靠一位访问过陕北的美国友人相助,辗转来到北平香山疗养院治疗,化名蔡芳洲,名片上的头衔是这位美国友人考察中国农村状况的合作者。

  “蔡先生,”俞菖蒲叫顺了口,“你準备回咱们萝江吗?”
  “还没一定。”夏竞雄抖了抖鱼竿,将鱼线拋得更远,“所以我请你这位乡亲来,代我给家乡捎回一片心意。”
  “你怎麼知道我在北大上学?”俞菖蒲没等夏竞雄回答,便恍然大悟,“是林壑跟您讲的。”
  林壑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俞富病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但是他们同住在沙滩附近的一所公寓裡,结成了知己。菖蒲加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林壑是他的介绍人。
  “我瞭解你一些情况。”夏竟雄望著俞菖蒲那天真热情的眼睛,“你从通州潞河学院附属师范毕业以后,在你舅父兴办的日知小学教了三年书。后来,齐先生為创办中学,又让你考入北京大学深造。现在,你大学毕业了,齐老来情催你赶快回去,担任教务主任,主持招生工作,今晚就要乘十点的夜车离平。是不是?”
  “您真是瞭如指掌!”俞菖蒲笑著不住点头。“临行,更渴望得到您的指教。”
  “你们的办学方针是什麼?”夏竞雄问道。
  “似乎是『普及教育,造就人材』八个字。”菖蒲不好意思地一笑,“这是我舅父过去手订的方针,恐怕已经不合时宜了吧?”
  “战争迫在眉睫,我们的周思来副主席上个月到庐山去见蒋介石,提醒他认清形势,要求他早做準备。”夏竞雄脸色严峻地说,“连日来,日军在北平附近进行作战演习,日军飞机在四郊低空侦察,这是不祥之兆,北平的空气中已经可以嗅到火药味了。面对战争即将爆发的局势,你们的办学方针不能再一成不变。”
  “打起仗来,还办什麼学!”俞菖蒲摇著头说。
  “打仗更要办学!”夏竞雄把一隻手拍在俞菖蒲的肩上,“办成培养抗日战士的学校。我给今舅写了一封长信,还有几份我们党关於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文件,请你一併转交齐老。”

  “好!”俞菖蒲兴奋得紧握双拳,坐不住了。“我一定说服舅舅,改变办学方针。”
  夏竞雄扭过头,向柳丛外喊了一声:“喂!”
  “来啦!”蔡夫人快步走回来。
  “你把送给齐柏年先生的礼物,交给菖蒲。”夏竞雄抬起鱼竿,从水面上钓起一朵落花。
  芳棺儿打开小手提包皮,拿出一个纸卷,递给菖蒲说:“严密收藏,不要丢失。”
  “请放心!”菖蒲站起身,接在手裡,“我一定完整无缺地带回咱们的家乡去。”
  西宫门口,响起汽车喇叭声,紧三慢二。
  “疗养院派车接我们回去了。”夏竞雄收拾鱼具,“请转达我对齐先生的感念之情和深切希望。”
  芳倌儿一边收拾帆布折椅,一边说:“更要替我问安。”
  “一定一定”
  汽车在不远处的石子路上停下来,不停地呼唤。菖蒲要陪同夏竟雄和芳棺儿走出树丛,夏竟雄拦住他,飘然而去。
  林壑划船过来,说:“菖蒲,上船吧!”
  听汽车呜地一声开走了,他们打桨原路而回,到船坞交了船,算了账。俩人都无比兴奋,不忍早早离去,又畅游了听鸝馆以北半山坡上的画中游,出画中游后角门往北到湖山真意,极目远眺。然后,-一走遍了铜亭宝云阁、智慧海、转轮藏、写秋轩、圆朗斋、瞰碧台、重翠亭、意迟云在、扇面殿、香巖宗印之间、多宝琉璃台、景福阁,最后下山到谐趣园,坐在巨石群峋的玉琴峡口,背靠青籐翠柏,看荷塘中莲叶田田,听玉琴峡水声淙淙。
  他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到知春亭吃饭。酒足饭饱,在亭畔岛边的白石雕栏间,找到两座虎皮石桌,上有绿荫如伞,躺下睡了个党。醒来,还想沿东堤南下,再游玩一阵;可是两名脚夫已经等得焦躁,一人看驴,一人进国寻找他们来了。
  颐和国距离西直门二十四里,脚驴一路飞奔,赶到西直门外,已经万家灯火,再迟一步就关城门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