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靠自己去成功 - 谈恐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要抓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孩子!在我们生命中,常常要面对残酷的选择,在那一瞬间,你只能选择一个,非此即彼。
  在生死之间选择
  今天你在弹琴的时候,从门外飞进一只大苍蝇,在几间屋子里串来串去,每当苍蝇飞到你附近,就听见你尖声惊叫。
  “我怕嘛!我就是会被吓到嘛!”当我怨你大惊小怪的时候,你喊。
  “你当然会被吓到。”我说:“可是你要控制自己,不要被吓一大跳,因为‘吓’
  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一大跳’!”
  但你还是不断惊叫,直到我把苍蝇打死,才重新练琴。
  孩子,你知道哥哥小时候也有个毛病吗?
  他很怕痒,只要稍稍抓他一下,他就会痒得像你今天一样哇哇大叫。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哥哥现在一点都不怕痒了。你知道那是你妈妈训练的吗?
  因为哥哥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看见一群孩子在楼梯上打打闹闹,你哈我一下,我哈你一下,大家躲来躲去,随时可能滚下楼梯,真是太危险了。
  所以妈妈从那天开始,就训练哥哥,每天哈他痒,又命令他要忍着。没想到,训练他一阵,他真不怕痒了。
  哥哥从来不是真不痒,而是因为他懂得控制自己,不作过度的反应。
  “过度反应”常常会出大乱子。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个朋友,就爱作过度反应,他开车,过到路上任何一个小坑洞,都会闪过去,他说如果不躲开,一震一震的,车子容易坏。
  但是他的车子比谁都坏得快,而且不但车子坏,他还总出车祸。
  道理很简单——他过度反应,他固然闪躲了一些小坑洞,却因为分心,忽略了路上其他的车子,所以好几次跟别的车子擦撞,差别送了命。
  过度反应,最大的害处就是分心。你看看,电视新闻是不是常报导,车子因为闪烁小动物,造成大车祸的消息。每次在高速公路上,看见有小动物的尸体,被压成血淋淋,薄薄的一片,你骂那些驾驶人残忍的时候,我不是也告诉你,有一天你开车,如果发现有小动物躺在路当中,而车子正飞快行进的时候,也只能选择直直开上去吗?
  在那紧要关头,你必须知道选择,用理智告诉自己,也控制自己情感的反应,你要知道当你紧急煞车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连环车祸,许多人都会因此丧生。
  记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常爱爬山。有一次,到乌来的深山,下起倾盆大雨,我走过架在一个小瀑布上的独木桥;突然顺着瀑布冲下一条大蛇,啪一声,就缠在我脚前的独木桥上。
  天哪!你想想,那有多可怕!如果是你,会不会吓得从桥上摔下去?
  问题是,桥下是几十公尺深的山涧,如果我不控制自己,而在当时作出过度反应,今天就没有你了。
  所以我虽然怕蛇,但是在那一瞬间,硬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趁蛇还完全清醒,一脚,把蛇踢了下去。
  说到这儿,我要问你,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抓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你当然抓,对不对?
  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今天发生大地震,我被倒下的东西压到,知道你不可能帮得上忙,而对你喊“快跑,快跑!”的时候,你是留下来陪我一起死,还是听我的话,立刻往外跑?
  我举这样的例子或许太残酷了。但是,孩子!在我们生命中,常必须面对残酷的选择,在那一瞬间,你只能选择一个,不能两边都选;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必须用理智克服感情,才能存活下来。如同我在〈当你遇见大野狼〉那封信里对你说的,当你不幸落入坏人手里,遭遇强暴,为了保命,你只好放弃无用的抵抗,唯其如此,你才有求救和讨回公道的可能。
  听了这么多,你懂了吗?
  我为什么说,你可以“吓”,但是不能“吓一大跳”!
  注:
  〈当你遇见大野狼〉见水云齐文化出版的《小姐小姐别生气》第十五页。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