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局外人 - 局外人·读后感——葬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葬礼】
  阿尔贝·加缪对葬礼有某种兴趣,至少是文学上的兴趣,这种兴趣在《局外人》、《堕落》、《蒂巴萨的婚礼》和其他一些叙事性*作品中都可以见 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就这几个字,定下了《局外人》漫不经心的叙事调子。“《局外人》已完成。”1940年月,加缪在《记事》 中同样漫不经心地写道。那年他26岁,住在巴黎这个冷漠而又灰蒙蒙的城市里,在一家晚报负责第4版的拼排。从他住的蒙玛特高地拉维尼亚街16号布瓦利耶旅 馆,他可以感觉到巴黎这座城市的心脏跳动,闻到她可鄙的轻佻气息。他不喜欢巴黎,巴黎也还没有喜欢上他。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他于喧闹中突然醒来,内心空 无所依,世界仅仅是一片陌生的景物而已,他问自己,我在这里做什么?那些人的动作和笑容有什么意义?这种飘在空中似的心态无疑是他酝酿这部小说有益的空 气。小说的第一句用的是现在时,“今天,妈妈死了”,第二段转而使用将来时,默尔索在想像他如何赶去参加葬礼,就像去了结一桩什么事,到第三段,我们看到 的是已经完成了的过去时,“我乘的是两点钟的公共汽车”。随之,我们看着他走进养老院的小停尸间,第二天一早,他洗了脸,喝了杯牛奶咖啡,“好极了”,他 这样说。闻着从山上吹过的风带着的盐味,他甚至想这是一个不错的天气,宜于散步的天气。终于送葬的队伍出发了,他不是看这个人衣着滑稽就是那个人态度做 作,他一个劲地向我们抱怨火辣辣的太阳、皮革味、马粪味、油漆味怎样弄得他疲惫不堪。他让那些正派的人们也让我们这些在阅读前没有心理准备的读者失望了, 整个葬礼上他没有流一滴泪,甚至没有假装悲伤或者流泪。葬礼留存在他的印象中只是一些事物的碎片:教堂,村民,墓地上红色*的天竺葵,棺材上血红色*的土,杂 在土中雪白的树根,人群,说话声,村子,在一个咖啡馆门前的等待,马达的轰鸣。当车子开进傍晚的阿尔及尔市,他还感到了一丝轻松和喜悦—想到可以上床睡它 个12个钟头时的轻松和喜悦。随后我们将看到,在作品的第二部,在他用一支手|枪在苦难之门上短促地叩了四下以后,他在这一天的“麻木不仁”将成为法庭对他 起诉的重要根据。人们谴责默尔索身上这种外在的冷漠,只是他们忽略了显然是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默尔索和他母亲之间那种独特的共处的方式,这种外在的冷漠正 是从他母亲那儿得来的,母子间的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是真诚的。而默尔索也拒绝、甚至不屑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他拒绝撒谎,拒绝掩饰自己的情感, 于是这个既成的社会感到了威胁,法庭要求他按照神圣的规矩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忏悔,他回答说,在这方面他感到更多的是厌倦而不是真正的懊悔,正是这种说法他 被判死刑。小说从一次葬礼出发,它抵达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死亡。这是小说事理上的逻辑。然而小说内在的、严密的情感逻辑我们只有依据朴素的阅读方法,即不带 先入之见,不去寻求语词下的暗流, 而是顺应他的写法,紧贴他的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方式才能找到。这种方式加缪在有关卡夫卡的一则文论中已经提到,即从外表接触情节,从形式接触小说。因此默 尔索的母亲的死亡和她的葬礼,作为突然闯入的事件,既来源于加缪自身情感的经验,也定下了小说基本的叙事框架,因为以后发生的一切,都是以这个事件为原核 伸延出去的。当默尔索的生活发生突变(他杀了人),又是他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促成了他的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