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欠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游睿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秦师傅服务态度一直很好。
  起初,张三只是偶尔到秦师傅那里修车。张三的车毛病不少,但都不大,通常花几元钱秦师傅就给他很快修好了。后来张三就经常到秦师傅那里去,除修车以外还搞一些养护。去的次数多了,张三和秦师傅就很熟了。秦师傅也就知道,张三是个低薪阶级,收入不高,就连这辆摩托车也养得挺为难。秦师傅理解张三。有时候一些小毛病就免费帮张三修。张三一脸的感激。两个人成了朋友。
  张三就一直到秦师傅那里修车。有时,张三经济紧,欠秦师傅几元几十元的也是常有的事,但不出一个星期,张三就会想方设法找到钱给秦师傅。张三说,熟人,不能拖得太久。因此,秦师傅也非常信任张三。
  后来,张三的车出了次大毛玻由于没有钱,张三就准备不修。秦师傅知道后,说先修吧,钱以后再给我。张三就去修了。这次车修好以后,张三欠了秦师傅好几百元。秦师傅说不急,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给。
  这次之后,张三的车毛病好像突然少了,很少去修车。但秦师傅还是经常遇到张三。每次见面,秦师傅都很热情的和张三打招呼。秦师傅知道张三经济紧张,就只字不提钱的事。但张三却很不自然,每次见面都很匆忙,而且总会说上一句我还欠你的钱什么的。
  有一回,秦师傅甚至还发现张三自己蹲在地上修车。像那样的毛病,张三以往总是到秦师傅那里修的。秦师傅很纳闷,主动走上前去帮张三修,说你怎么不让我帮你呢。张三有些不好意思,说我还欠你钱呢,一直没得给。其实秦师傅很理解张三,张三没钱,再修怕欠得更多,不给不好意思,给又没有。秦师傅说不急不急,车照常来修,以后慢慢给嘛,我又没有要。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张三还是没到秦师傅那里去修车。秦师傅甚至连张三的影子也没看到。
  这个张三怎么了,怕我了?
  有一天,秦师傅的铺子里缺一样零件,秦师傅就到了离自己不远的师兄的铺子里去借。刚走到师兄的铺子门口,就看到了张三的背影。张三似乎看到了秦师傅,骑着车赶紧走了。秦师傅还喊了两声,但张三没有应。
  怎么这人你认识,师兄说。他刚在这里修车呢,一点小毛玻
  他给你钱了吗?秦师傅问。
  给了,几块钱嘛。
  怎么这样?秦师傅有些生气了。欠我的钱不给,有钱到人家这里来修。秦师傅突然觉得该找张三要钱。于是秦师傅找到张三的电话,没有多说话,叫张三把钱给了。
  过了好几天,张三才来给钱。张三走路来的。张三把摩托车卖了。张三很不好意思地说了句欠久了,然后就走了。秦师傅张张嘴,想对张三说什么,却没说出口。秦师傅就深深叹了口气。
  此后,张三和秦师傅形同路人。
  再后来,秦师傅的铺子里多了块牌子,上面写着:小本经营,恕不欠账。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