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先生的文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良永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5期通俗文学-校园小说
  李先生叫李有福,文革时的高中生,早些年在村小学教学,那时候,村中读书人很少,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他的学问不仅表现在识文断字上,而且李先生的字也写得极好。村里逢年过节写春联,红白喜事写礼单,撰祭文,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谁家办事若忘请了一位亲朋可以,但独不能少了李先生。据说李先生的字在县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大赛上还得到过三等奖,那回,李先生的字满能够得到一等奖的。李先生说:闹不懂为什么?一等奖的字是:春风得意。二等奖的字是:往事如烟。而李先生的字是:分田到户好。事后,李先生逢人便说:春风怎能得意?往事又怎能如烟?那几个书法评委不知是咋弄的?你若不信,李先生的堂屋当中还订着那张三等奖的奖状,不过早已经发黄了,边上小虫已蛀了好些子洞。
  村子里人见了先生总是李先生长,李先生短的叫。李先生却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李先生不爱修边幅,永远是那件灰色中山装,头发永远乱糟糟的枯黄如草,胡子拉渣的,脸干瘦,牙齿被烟熏得焦黄,给学生上课时,有时眼屎还粘在眼角。讲课很投入时,黑板上的字便写得龙飞凤舞,学生记笔记时,就说:李老师的字写得真漂亮。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把李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我那时是在乡中上学。星期天回家的时候,村子里简直沸腾了。在村小教书的李先生写了一篇稿子上中央级的大报纸《工人日报》,得了50块钱稿费,要知道李先生教书的工资每月才24元。村人都去道喜,鞭炮一挂接一挂放,地上的纸屑已有很厚的一层了,前来道喜的人仍络绎不绝,李先生也不客气,连连说:“是大喜事,可喜可贺呀!”
  李先生家收了200多块钱礼金,李先生的老婆桂婶喜得合不拢嘴。
  当晚,我便迫不急待地上李先生家。
  “李老师,您的文章让我一睹为快好吗?我向您学习也给《工人日报》投稿。”
  李老师的瘦脸有些微红又一脸的高深莫测,顿了顿说:“良永,你也是我学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现在中学时代是学生的黄金时期可不要分心呀,再说了我写的东西你现在还看不懂……”
  桂婶说:有你老师文章的那张报纸是你老师的命根子,外人哪能随便看呢?
  我很失望慢吞吞地回了家。做梦都想看到李老师发表在《工人日报》上的那篇文章,可一直没看到。回到学校课余,我发愤写作,勤奋练笔。高一时,我的作文已入讯全国优秀作文逊了。
  一个周末,我又去拜望李老师。李老师瘦得变了形,眼圈通红,他住的又灰又暗的屋子里床上桌上满是《工人日报》,我想李老师写稿又写了一夜。我说:李老师你写稿可得注意身体呀。李老师苦笑了笑。
  我又提出看李老师的大作,李老师摆了摆手说:巧得很,箱子钥匙是被你婶子拿走了,又说,你真了不起作文竟入讯全国优秀作文逊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从那以后,再没听说过李老师又有文章发表。快高考时,村里头有人捎信来说李先生病故了。我为失去我最钦佩的人而悲痛。
  放假时,我又上李老师家,李老师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正在家装模作样练毛笔字。我又提出看李老师的文章,桂婶爽快地答应了。
  桂婶从她结婚时的嫁妆,一只刷着红漆的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真的是一张《工人日报》。
  我如获至宝捧在手里仔细阅读。一张报纸快看完了,才在四版的右下角找到李老师的名字。我吃了一惊,这哪里是什么文章呀!
  李有福读者:
  你好!阅读后,我们对您提出的问题马上进行了研究,你提出本版上期中的“再接再厉”中的“厉”字属别字,应为“励”字,据《现代汉语词典》1566页“再接再厉”词条,这个成语不能用“励”字,否则就真是别字了。本报对您细心从教,认真求知的态度深深感动,奉上50元,寄上近期的报纸,聊表寸心。
  《工人日报》编辑部
  桂婶说:“有福临死时还提到你,说他今世最佩服的人是你。”
  我听了,眼泪夺眶而出。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