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江南三部曲 - 第三部-春尽江南 第一章 招隐寺 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5
  骆金祥走后,端午把莫扎特的那首《狩猎》又听了一遍。感觉不像以前那么好。太多的烦心事像枯叶一样堆积在他的内心。他知道,痛苦从根本上说,是无法清除的,只能用一个新的来盖住那个旧的。为了把自己从这样一个有毒的心绪中解救出来,他决定立即动身去梅城接儿子。
  梅城原是鹤壁专区所属的一个县。由于发电厂、货运码头和备战船厂的修建,1962年拆县建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66年至1976年,梅城先后更名为永忠市和东方红市。1988年,梅城重新划归鹤壁管辖,成为一个新型化工区。鹤壁也和临近的浦口合并在一起,改名为鹤浦市。
  1976年10月,14岁的谭端午陪伴母亲和哥哥,将父亲谭功达的遗体送去火化。那是他记事后第一次看见父亲。从梅城模范监狱到城外的火葬场,只有不到8公里的路程,他们竟然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天。滂沱大雨淹没了狭窄的煤屑公路,也多少冲淡了装载尸体的平板车上发出的阵阵恶臭。平板车被一辆熄了火的运煤大卡车挡住了去路。那时,他们已经能够看见火葬场的烟囱了。
  它被一道绚丽的彩虹映衬着,显得壮美无比。
  端午愿意用他尚未充分展开的一生作抵押,渴望大雨停止,渴望尽快抵达那里,渴望早一点摆脱那具正在腐败的死尸。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想到火葬场,心中奔腾着的情感竟然首先是渴望抵达的朦胧希望。或者不如说,它就是希望本身。母亲除了用恶毒的语言高声咒骂父亲之外,也显得束手无策。哥哥王元庆尽管与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却在关键时刻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他将父亲已经有点腐烂的尸体从板车上卸下来,背在背上,趟水步行,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将父亲送进了火葬场的焚尸炉。王元庆也就此确立了自己作为未来家长的牢固地位。
  在他面前,母亲开始变得柔眉顺眼,迅速地蜕变成一个受他保护的小女孩。
  这座殡仪馆仍在原先的位置。它位于鹤浦至梅城高等级公路的正中间。高大的烟囱依然摄人心魄,只是记忆中的彩虹不再出现。在殡仪馆的正前方,一座现代化的妇婴保健医院正在拔地而起。虽说殡仪馆早已废弃不用,但尚未来得及拆除的烟囱仍以一个睿智而残酷的隐喻而存在:仿佛呱呱坠地的婴孩,刚一来到人世,就直接进入了殡仪馆的大门,中间未作任何停留。

  刚过了五月,天气就变得酷热难当了。出租车内有一股陈旧的烟味。司机是个高邮人,不怎么爱说话。道路两边的工厂、店铺和企业,像是正在疯狂分裂的不祥的细胞,一座挨着一座,掠窗而过,将梅城和鹤浦完全焊接在一起。
  金西纸业。梅隆化工。华润焦化。五洲电子。维多利亚房产。江南皮革。青龙矿山机械。美驰水泥。鹤浦药业。梅赛德斯特许经销店……
  虽然是晴天,端午却看不见太阳的位置。它在,你却看不见它。也看不到一只鸟。他听见手机响了起来,却未马上接听。他在心中反复斟酌,艾略特那首广为人知的《TheWasteLand》,究竟应该译作《荒原》,还是《被废弃的土地》?好像这事真的很要紧。
  庞家玉从北京打来了电话。端午问她,为什么闹哄哄的?他什么也听不清。
  “我和朋友正在中关村的沸腾鱼乡吃饭。我出来了。现在听得清楚吗?”家玉似乎有点兴奋。
  她提到了上午听过的一个报告。报告人是一个姓余的教授。他讲得太好了。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员们在吃饭时仍在争论不休。报告的题目似乎叫做“未来中国社会的四大支柱”。
  由于夫妻二人本来可聊的话就不多,再加上庞家玉在明显的激动中情绪亢进,端午只得假装自己对所谓的“四大支柱”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哪四大支柱啊?能不能简单地说说?”
  “第一是私人财产的明晰化,第二是宪法的司法化,第三是……后面两个,怎么搞的,我这猪脑子……等我想想。”
  “是不是代议制民主和传媒自由啊?”端午提醒她。
  “没错,没错。就这两条。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神了,你又没听过上午的报告。”
  “狗屁不通的四大支柱。不过是食洋不化的海龟们的老生常谈。”端午刻薄地讥讽道:“你可不要瞎激动,人家余教授的支柱可是美国福特基金会。”

  听他这么说,家玉在电话那头立刻就不做声了。短暂的静默过后,家玉问他房子被占的事有没有进展。端午说,他前天下午又去了一趟唐宁湾,那个脸上有雀斑,长得像孙俪的女人威胁说,如果他胆敢再去敲门,她就立刻报警。
  就好像那房子原本就是他们家的。
  “这事你就别管了,一切等我回来再说。别忘了去梅城接孩子。早晨要看着他把鸡蛋吃完。还有,你每天都要检查他的作业,仔仔细细地检查,尤其是奥数……”
  端午告诉她,此刻他就在赶往梅城的出租车上。
  若若的肩头站着一只虎皮鹦鹉。绿色的羽毛像铜锈,红色的冠顶像鸡血。它叫佐助。端午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要给它取上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也懒得去打听。若若正在给它喂瓜子。小魏手里捏着一把香葱,从厨房里出来,朝他怯怯地一笑。
  这个小姑娘来自安徽的无为,是家玉从家政公司雇来的保姆。端午不能容忍在写作时有人在他眼前晃悠,就在张金芳七十大寿的那一天,将她作为生日礼物转让给了母亲。每次见到她,端午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悲怜之感。她伺候母亲还不到两年,孩子气的口吻,眼中亮晶晶的光芒,身体里掩藏不住的活力,都一并消失不见了。嘴角的线条变得僵硬而锋利,小动物般的眼神既警觉又卑怯。
  母亲在卧室里用扑克牌算命。电视机开着。桌上的茶盘里放着几块饼干。看到端午走进来,她就用遥控器调小了电视机的音量,立即向他抱怨起自己的肚子来。她的肚子涨得像一面鼓。敲上去咚咚响,拉出来的屎一粒一粒,硬硬的,就像羊屎豆一样。还得小魏一点一点地替她往外抠。除了便秘之外,她也健忘得厉害,刚说的话,一眨眼就忘记了。
  “家玉怎么没一起来?”母亲问道。
  “她去北京了,还得有一个月才能回来。她刚刚给我打电话,还让我代她问你好。”
  “那就多承她这份好心。”母亲不冷不热地道,“你去看过元庆了吗?”

  “过阵子就去。”端午说,“这两天太忙了。”
  “总是忙。也难怪,你们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前程。我不妨碍你们。到了我这把年纪,活一天,算是两个半天,迟早是个死。你们不用放心上,就当是家里养了条老狗。有人定时喂点食,我就知足了。”
  端午见她越说越不是滋味,眼见得又要哭哭啼啼,只得赶紧找话来打岔。
  “昨天晚上我又梦见元庆了。”母亲说,“真是日鬼。他不是你爹亲生的,每走一步,都踩着那个疯子的脚印。人站在地上,脑子却飘在云头里,真是日鬼。当初我就不高兴他出钱去修什么精神病院,结果呢?精神病院盖好了,他自己头一个住了进去。”
  母亲说着那些不着边际的话,朝正在门口探头的若若招了招手,“快过来,你老子要带你走了,过来亲亲奶奶。”说着,她扶着桌沿,艰难地站起身来。
  若若朝她跑过去,一头扑在她怀里,差点把她撞倒。母亲俯下身子,搂着他,将脸侧过来让他亲了一下。
  “不行!两边的脸都要亲。”母亲笑着又把脸转向另一侧。
  出租车开出去很远了。坐在后排的若若隔着防护栏,用手指捅他的肩膀。
  “老爸,恐怕我们还得原路返回。”
  “为什么呢?又要作什么怪?”端午扭过身去。若若肩头上的那只虎皮鹦鹉,正在威严地望着自己。
  “我的PSP游戏机忘在奶奶家了。”儿子说。
  “没关系,忘了就忘了吧。过几天我们还要过来。你正好收收心。”端午不假思索地说。不知为何,他害怕再见到母亲。
  “可是,老爸,你最好还是回奶奶家一趟吧。”儿子不紧不慢地说。
  “到底怎么回事?快说!”
  “因为,PSP是装在书包皮里的呀。”
  “你是说,你把书包皮也落在奶奶家了?”
  “本来就是。”
  端午只得叹了口气,苦笑着,吩咐司机掉头。
  当出租车来到母亲家小区的大门口时,他看见小魏正提着儿子的书包皮,在马路边四处张望。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3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3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5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4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3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