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货币战争4 - 2.7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41年3月11日,美国终于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个法案可以说是为肢解英帝国经济体系而量身定做的。国会从一开始就在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租借的对价!美国人要的就是英国和其他受援国,在战后多边贸易重建中进行合作的承诺。这个承诺,说白了就是废除“帝国特惠制”,解散英镑区。美国人不忘多边贸易,那是因为英镑区的割据势力太强大了,如果不趁着英国被德国逼得走投无路,英国人岂肯轻易就范?美国人连打仗时都不会忘记生意,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是为了生意才去打仗的。
  在《租借法案》通过之前,丘吉尔就对罗斯福虎视眈眈地盯着英镑区感到如芒在背,他深知以“帝国特惠制”为基石的英镑割据,对于英镑抵抗美元未来的侵略将是何等的重要。但丘吉尔毕竟是战略家,他不可能选择同时与两个强敌在不同的战场上作战,希特勒在军事战场上的压力几乎压垮了英国,如果这时还要同罗斯福在经济战场上厮杀,英国就完蛋了。因此,他刻意保持了对美国的模糊承诺。丘吉尔强调:对所有盟国开放欧洲殖民地的原材料市场,停止进口市场的歧视性条款,并“充分尊重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优惠”。这是丘吉尔留的一条后路,即保留“帝国特惠制”和英国对殖民地原材料资源的垄断。罗斯福也不好糊弄,偏偏把这句话漏在了《租借法案》之外。
  结果,在《租借法案》的第7条,埋下了双方争议的伏笔。这一条规定,“①通过适当的国际和国内措施,扩大生产、就业、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它们是所有民族的自由和福利的物质基础;②消除国际商业中所有形式的歧视性待遇;③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当凯恩斯看到这一条时,愤然说道,这不过是“赫尔先生的痴人说梦般的提议”,他认为战后英国只能是更加严厉地实施金融和贸易控制[13]。
  显然,《租借法案》的代价就是终止大英帝国的英镑割据。
  在该法案执行过程中,美国仍然紧紧卡住英国的脖子,防止英帝国的经济威胁在战后死灰复燃。1943年年底,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与怀特强调,英国的储备“已经增加得太多了,英国现在要用现金支付租借账户上供应给它的部分物品了。当英国官员指出需要为战后时期保留足够的储备时,摩根索向他们保证,英国的战后需要将在以后通过专门的措施得到满足”。其实,美国一直逼迫英国始终处于“掏光家底”的状态,英国的储备不能超过战前的10亿美元。美国的策略是,英国战时的外汇储备越低,将来就对美国依赖越大,逼迫英国放弃“帝国特惠制”也就越容易。这意味着,英国未来将不得不反复向美国求助,天知道美国那时又会开出什么样的价码。英国命运的咽喉已经紧紧地被美国人卡住,它越是挣扎,美国的手卡得越紧。
  除了美国政府在前面卡住英国的脖子,美国国会也没闲着,它从背后向英国人再狠狠地踹上一脚。参议院战争调查委员会的头头,正是后来的总统杜鲁门,他宣称“租借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作为盟国将战争的成本转嫁给美国的手段。如果受益国无法以美元进行偿还,它们可以将其国际上所持有的资产,如石油储备和金属储备,部分地转移到这个国家” [14]。英国碰上了美国这样的经济对手,也是活该倒霉。希特勒再生猛,但毕竟没有这么多贼心眼儿。
  战争到了最后阶段,英国越来越不安,因为一旦战争结束,《租借法案》将立刻终止,那时将进入清算阶段。清算对于英国人将是一枚经济炸弹,战争的巨大消耗迫使英国在最终胜利之前,必须大量储备作战物资,而战争一旦结束,这些剩余物资将折算成英国欠美国的债务。在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英国还要面对巨大的战后重建工作,到处都需要花钱。更为严峻的是,英国欠美国的债,同时还欠着殖民地属国为战争所付出的成本,这两者相加,必然是一个灾难性的数字。英国将再次从战争的胜利者沦为债务的失败者。
  英国本来指望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能够再拖上一年,英国政府相信“日本人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这段时间还能够容英国在财政金融上留下一块闪转腾挪的空间。不幸的是,在欧洲战事结束后,日本只坚持了三个月就投降了。
  大英帝国立刻掉入了无底的债务深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