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做合格的“启蒙之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一种义无反顾的爱。
  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这是人之初,天下父母共同的责任。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前辈在指引着自己的道路,可几乎每个人最初的人生启蒙老师都是父母。是他们在教自己的孩子走路、说话、生活及做人。
  在孩子第一次摔倒的时候,是父母告诉他们,自己摔倒了就必须自己爬起来;在孩子第一次哭泣的时候,是父母告诉他们哭是一种发自内心真正的情感,只是要学会控制这种情感;在孩子第一次笑的时候,是父母让他们明白生活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第一次感觉到无助的时候,是他们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坚强面对。
  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这两个第一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古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所以,爸爸对孩子所施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早期性、启蒙性。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终将由家庭这个小环境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恶丑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互联网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的阴暗的一面,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一般来说,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家长要履行好启蒙之师的职责。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而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幼年时期受到的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爸爸就抱着他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他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爸爸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表达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遐迩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完全不同,而与狼几乎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6年后才得以像人一样行走,4年内只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生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己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反应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发展严重滞后,近于白痴。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作用。
  但并不是启蒙教育越早越好,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过早或过晚,对孩子智力的发育和思维意识的培育都是不利的。正如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家长一味地将教育提前,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到位就不能吸收,这样非但没有效果,更会让孩子对学习知识的过程产生厌倦感、恐惧感,后患无穷。还有就是过早认字、算术。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起步,希望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多认字、做算术,这其实是过早地给予孩子压力,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
  启蒙教育可谓无处不在,尤其是爸爸对孩子。
  我曾看过这样一段文字:在车水马龙的路上,一位出租车司机在一个堵车的路口,指着旁边的一个建筑说:儿子,看哪!这是南山医院,你就是在这出生的。

  旁边的两三岁的儿子看着医院,愣愣地说:南山医院?嗯,是啊,你就是从这里来到世界的。世界?哦,你还小,以后大了,爸爸再给你讲。
  这一幕在我们看来,是最为平凡不过的了。无论在路上、车上、船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处不在。指路牌、看电视、认地点,各式各样的启蒙方式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个父亲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路上堵得水泄不通,在停下来等候的时刻,爸爸开始了对他儿子的启蒙教育。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家财万贯、学富五车,大多数人,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作出这些微小的付出,然而正是这些微小的事情,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才铸造了一条平稳安全的路,供孩子们茁壮成长。那个司机的小孩,在接受了正式教育,腹中诗书渐富之后,不知道还会不会记得在某个温暖的午后,自己的爸爸在工作的时候,曾经告诉他那个地方的名字?希望他记得。因为能够接受这些微小的付出,是一件多么温暖幸福的事啊。
  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一种义无反顾的爱。这种爱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东子才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作为启蒙之师的爸爸要有权威性
  权威性,就是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加上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这些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过程中,当出现争执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言语行为的合理性,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

  爸爸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爸爸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爸爸权威树立的程度。爸爸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爸爸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二、启蒙之师还应具有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心情愉快,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
  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吸收其弱点。爸爸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爸爸处变不惊、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启蒙之师对启蒙教育具有及时性
  启蒙教育的过程是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正如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经典台词一样:贼的儿子不一定是贼,法官的儿子也不一定是法官。所以,无论你是轰轰烈烈的一代天骄,还是默默无闻的凡夫俗子,你都是孩子的启蒙之师,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让你的孩子是谁。很多一代天骄都是凡夫俗子教育而成的。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蕴于点滴之中,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唯有合格的启蒙之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