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股市晴雨表 - 海面飘来一朵小云彩,就像一只男人的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06年)
  我们在进行像本书这样的讨论时,必须预先考虑到其中的缺陷并对那些明显的矛盾现象进行解释。再没有比结构极其严谨的假说更神奇的东西了,这种理论可以引申出许多顽固的教条,而后者在这种理论被时间证明是不合理的或不准确的之后似乎仍然能够存在下去。我们已经建立了关于价格运动(基本运动、次级反弹或下跌以及日常波动)的道氏理论,并由此引申出一种分析股市晴雨表的可行方法。但是我们绝不能过于自信,必须明白虽然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情况,但是任何例外情况也应该能够检验规则的正确性。
  旧金山地震
  在这方面1906年的问题是个有趣的例子。由于观察的方法不同,它即可以被称为是一次受到阻碍的基本的牛市运动,也可以被称为一次得到加强的次级下跌。前面曾经说过,基本的牛市或熊市都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如果股票市场是无所不知的,它肯定会让自己避免发生过度抬价或过度变现的情况,就像它自动地避免发生任何可以预见到的事情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既使我们考虑到股票市场代表着关于商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一切可获得信息这个事实,它也无法对自己无法预见的事情加以防范。它无法预见到1906年4月18日发生的旧金山大地震或者随后发生的毁灭性大火。
  称之为火灾的艺术
  如果你想让喜欢争吵的加利福尼亚人喜欢自己,那么最好不要提到旧金山大地震。这种行为在加利福尼亚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我们或许认为地震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加利福尼亚的崇拜者们却不允许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例如旧金山可能会发生另一次同样严重的地震。另一方面,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火灾,这丝毫不会削弱加利福尼亚引以为自豪的气候和其他自然优势。洛杉矾人的纯朴最让人难忘,他们说:“如果我认为天气很好,它就是个好天气。”但是地震却完全不同了,它一厢情愿地把太平洋海岸变了个模样,可是这根本不符合当地居民的口味。上个世纪初英国出了一位伟大的花花公子博布鲁麦尔,他说:“衣服上的洞可能是某次意外事件的结果,任何绅士都可能遇到,但是补丁却代表着贫穷。”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旧金山大地震有如一次晴天霹雷,让本已处于下跌状态的股票市场大吃一惊。你应该记得劳埃德船舶保险单把“上帝和国王的敌人的行动”排除在外,这次大自然的畸变就是一次例外,而要解释股市晴雨表对这个例外年度的记录也必须花一定的功夫。从1903年9月开始明确形成了一次牛市,在1906年1月达到顶点。达到这个顶点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作为一个一般规则,当牛市达到顶点时通常都不会出现一条可见的警戒线,尤其是在牛市决定否定自己的时候,例如1919年的情况。股票市场在1906年春天开始下跌,“但是在发生之前,下降的幅度并不能表示牛市将就此终结或者出现了过度购买的情况。我们一定还记得这次损失的严重程度。地理的灾变在大片已经倒塌或摇摇欲坠的房屋的废墟上引发了一场大火,并且迅速发展到保险公司所说的大火灾的程度。美国和英国的保险公司没有实施例外条款,很快支付了赔偿金以帮助受灾者,虽然它们完全可以以发生地震为由拒绝这样做。我们或许可以从汉堡的保险公司的行动中学到一些德国人的处事方法。它们采取了相反的政策,拒绝承认自己的负债。这也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德国人的战争和外交手段,以及德国人对合同和竞技精神的理解。至少从那以后汉堡的火灾保险公司就几乎不到美国来承接业务了。
  在困难条件下合理预测
  这次意外使股票市场大吃一惊,出现了一次近似于恐慌的剧烈下跌。仔细分析起来,恐慌的基础实际上就是意外事件。不能说1906年4月末的股票市场失去了控制,但是下跌的程度也已经很严重了。20种铁路股票的平均指数在1906年1月22日是138.36点,到5月3日即下跌了18点;当时的12种工业股票的平均指数则从1月19日的103点下跌到5月3日的86.45点。这样的下跌似乎都具有一种共性。经验表明,恐慌之后会出现部分反弹,然后再继续缓慢下跌以考验市场的真实能力。实际上,《华尔街日报》在1906年7月6日通过分析平均指数预测到一次普遍的反弹,呼吁人们注意这个事实。它写道:

  “自从这种平均指数出现以来,所有的经
  验一致表明,恐慌下跌之后将紧跟着一次程度
  达40—60%的反弹,然后是不规则的下跌,
  最终使价格回到原来的最低点。似乎只有这样
  才能把那些促成恐慌的软弱的股票持有者排挤
  出去。不能认为旧金山灾难造成的下跌是一次
  真正的恐慌,铁路股票平均指数在反弹中恢复
  到131.05点,仅比地震之前价格低1.61
  点。然而这次反弹又的确大致相当于自1月
  22日下跌以来的跌幅的60%,而这段时期的
  市场历程也完全类似于恐慌之后的反弹。我们
  似乎可以由此进行正确的推断,恐慌之后的这
  种变现活动是必要的。”
  灾难的严重程度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之后,我们或许很容易忘记旧金山灾难有多严重。它的直接损失估计可达6亿美元,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宣布,这场大火用掉了它40年的积蓄。如果说美国和全世界最强大的火灾保险公司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公司受到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浅薄的,一知半解的乐观主义者很可能有认为,窗户的损坏能让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找到新的工作。但是你必须花钱重新安装一个窗框,正如巴斯第亚所说,如果窗户未坏,这笔钱本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如果这种分析是合理的,那么把美国的所有城市都烧为平地就是一种迅速达到繁荣的途径了。
  我们可以看到铁路股票的损失要高于工业股票,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铁路股票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要更高些。当出现一次突然的剧烈的下跌时,人们通常会卖掉那些可以卖掉的东西以保护那些无法卖掉的东西。正如《华尔街日报》当时写的那样:“在恐慌中出现的第一次下跌是由于恐慌,第二次缓慢的下跌则表明公众的信心受到了冲击;”它在谈到7月2日的市场时继续写道:“当价格线严重低于价值线以后,就会出现一些牛市的症兆了。“
  从牛市中的下跌到反弹
  这个推断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此后出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这次开始于1903年9月的牛市实际上是在1906年12月结束并逐渐转向熊市的,而不是在1906年1月。‘就在上述预示牛市回升的文章发表的同时,市场形成了一条囤积线,证实了分析家们的推断。这次预测很快见了分晓,于是《华尔街日报》又在8月2l日以平均指数为依据再次讨论市场状况。它认为当时的市场十分活跃,那种认为单一利益集团在周末的两小时交易时间内就能操纵160万股交易的观点是极为荒谬的。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论断,足对过云15年中的经验的总结,我们在分析操纵行为的有限的重要性时也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华尔街日报》在那篇文章中继续写道:“我们只能认为从1月22日到7月2日的长期下跌代表着一种在牛市中出现的得到加强的下跌运动。”
  平均指数的推断一贯正确
  请注意这个正确的推断是在事情发生之时而不是事后得出的。我可以很轻松地用过去的经验向你证明,自从20多年前道氏理论创建以来,这样的推断是多么地值得信赖。认为这种理论可以绝对精确地指出基本运动间的转折点的观点是荒谬的,用它来预测意外事件就更不实际了。但是对价格运动的这些分析对于那些每天都在使用晴雨表的人来说又的确是非常有用的:它们对一次正在形成的基本运动的分析总是正确的,既使在富有欺骗性的次级运动让肤浅的观察家们把牛市当成熊市或把熊市当作牛市的时候也仍然如此。
  据说(或许并不真实)詹姆斯·R·基恩认为,只要判断正确的时候占到51%他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不认为他会说这种话。他肯定知道这个比例必须提高很多,否则他将无法收回经营成本,更不要说成群地饲养赛马了。被记录下来的证据表明,根据价格运动得出的推断基本上总是正确的。在考察了历史记录和我个人的经历

  之后,我并未发现严重误解晴雨表的意思的例子。以晴雨表为基础的分析都能在公众明白自己的想法之前预测到他们在想什么。如果说出现过什么错误的话,那也主要是因为预测市场的次级运动几乎是不可能的。预测次级运动要比预测基本运动困难得多,正如气象当局更容易预测大片地区的天气而很难说纽约明早是否会下雨一样。
  熊市的萌芽
  就在这次牛市将要达到顶点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又提出了警告。它在1906年12月15日指出,平均指数尤其是20种活跃的铁路股票的平均指数中一直有一条“线”,一旦平均指数低于这条线的底部边缘,就预示着下跌运动即将到来。这个预测只是认为在一个已经持续三年的牛市中可能出现熊市运动,此时称之为真正的转折点还为时过早。到1907年年初,铁路公司的巨额利润(哈里曼铁路公司在l906年宣布的惊人的股利分配政策就是一个例证)开始被货币的高利率所抵消,这已经开始提醒市场和商业界注意该年末将出现严重的危机了;当旧的国民银行体系的储备基本上被瓜分怠尽的时候,高利率贷款实际上是无法获得的,而且银行也自1893年恐慌以来首次求助于票据结算中心。
  在整个1907年1月份,活跃的专业交易员们都在忙于卖出股票。政治干预开始让投资者们感到担心,到这一年快结束的时候甚至出现了资本罢工的局面。股票市场的下跌已经开始了,但是长期的牛市已经被熊市所取代这个事实却经过很长时间才被人们所接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股票市场总是对一月份的价格下跌感到忧心重重,因为一年中的这个时候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上扬的。这时的货币成本很低,前一年的利润开始转化为投资。更重要的是,华尔街特别不喜欢在这时听到不乐观的言论。在我国的这个地方,预知灾难的人(我经常以这种面目出现)是根本不值得尊敬的。
  繁荣时代和下降的晴雨表
  长期的牛市引发出特别多的新证券,而已故的J·P·摩根就在这时发表了对不可消化的证券的评论。美国喜欢中肯的评论,摩根的话符合这个标准。工业公司尤其是美国钢铁公司的利润一直都很好,铁路公司的总利润和净利润也都很出色。但是平均指数在1月份的剧烈下跌使我们的评论者们变得非常谨慎,不敢预言在下跌过程中将出现反弹,只是认为已经形成了一次次级下跌运动。这一切来得太快,还无法肯定地认为是一次基本运动。实际上,严重的下跌使每个人都在猜测;但是历史记录表明,这次基本的熊市在五月初的时候终于被公众接受了,而且《华尔街日报》和任何一家报纸当时都在尽可能地以令人满意的评论鼓励那些灰心的投资者。
  出现熊市的一些原因
  但是市场一直在关注着所有的事实,其中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都在股票中得到了反映。这些关于熊市成因的言论发表于l907年3月15日,现在读起来是很奇怪的:
  1.过度繁荣
  2.生活成本高,主要来自于巨大的黄金产量 对价格的影响。
  3.价值针对更高的利率做出了重新调整。
  4.土地投机挤占了商业企业的流动资本
  5.罗斯福及其政府管制公司的政策
  6.各州的反对铁路公司的浪潮
  7.社会情绪和对财富的煽动性攻击不断加强
  8.哈里曼调查事件揭露了高层金融活动的丑 恶面目
  9.大金融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
  10.过度发行证券
  11.旧金山大地震的影响
  其他一些原因只具有暂时性影响,而最不可能成为原因的就是熊市的操纵行为。我们一直在强调,任何一次熊市都会被事后揭露出来的事实证明是事出有因的。我们也必须指出,某些影响是永久性的,尽管我们承认市场的视角比任何人都更广、更远(至少在理论上如此),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无法预见到这些影响是多么地深远。正如事实所表明的那样,对铁路公司的过度管制本身就足以证明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是正确的,虽然这可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不正常的货币市场
  现在回想起来,l907年是我在华尔街渡过的最有趋或许也是最长见识的一年。这一年留给我们很多教训和警示,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能更详细地进行时论。。亚历山大·戴纳·诺伊斯在《美国金融的四十年》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好的阐述。他当时是《邮政晚报》的金融编辑。我记得在年初的时候工业很繁荣,铁路公司的总利润和净利润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股票市场也只是在经过三年的增长之后稍微有些停滞,而且价格至少在帐面上还没有超过价值,但是他却和我一样对不正常的货币市场感到很担心。货币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很便宜的,但是在2月份却出现了货币严重短缺的情况。正如1907年的熊市所表明的那样,股票市场比我们更早地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含义。
  如人掌一般大小
  写道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已故的经纪人。他谈的是华尔街的事,但是所用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他的才智也高于常人。他是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热爱是非常虔诚的。有一天他对我讲起了门德尔松的《伊利亚》的演出,他曾亲耳听过一次,剧名角色的扮演者是最伟大的圣歌艺术家——己故的杰尔斯·桑特利。这部歌剧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的朋友,他说道太阳神的传教士们“被伊利亚控制的熊市逼到了绝路上,发疯似地努力弥补自己的损失”。伊利亚“哄骗”他们走向极端的方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许他们的上帝当时正在打吨要么就“外出旅行去了”。他记得有一句台词描述了1907年初的情况:“注意!海面飘过来一朵小云彩,就像一只男人的手。”接着在1907年秋天出现了“巨大的降雨”。
  这次崩溃不仅在商业上是巨大的,还以令人窒息的速度迅速地发展着。那一年年末的时候,我和萨缪尔·瑞先生一道乘车沿宾夕法尼亚铁路旅行,他当时任这家公司的第一副总裁,现在已经升为总裁。宾夕法尼亚铁路运送的货物在当时和现在都占美国,铁路总运输量的1/10。瑞先生告诉我,就在他们的货运量达到顶点1个月以后,匹兹堡地区的农作物和工业运输似乎仍可以让他们感到很放心的时候,他们的业务却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停止了。我们看到从匹兹堡到费城的铁路侧线和停车场到处都停着无货可运的车厢,而往年的这时候铁路公司是根本无暇进行维修的。
  要命的政治
  自从1893年崩溃以来还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那一次国会通过了标志着它在经济上的无知和愚蠢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潮的《谢尔曼白银收购法案》,结果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沮丧、影响最深远的恐慌。这对我们的立法者们是个教训,在那次恐慌之后的萧条岁月里,几乎所有的铁路公司及其工人们都宣告破产,最终使政治家们感到了恐惧。在1907年以前十年的繁荣时期,他们不再对商业指手划脚了。但是就在这一年他们又重新玩起了这项昂贵的运动,于是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了资本罢工。任何一个可能受到损失的人都感到很担心,任何一个有见识的人都能预见到官僚体制的干预和不明智的管制将会给我国的商业造成什么后果。我不想偏离本书的内容,但是我感到无论是否出现战争我国目前的状况都很接近于此,而且过去两年的股票市场已经看到了这种愚蠢的政治的进一步影响。或许在商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这已被平均指数和以债券为代表的投资需求所证实),股票市场也预见到一些恢复理性的趋势,虽然国会目前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