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人消失的后面,只有沉寂,只有亲人和朋友圆睁的双眼。城市王不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他蹒跚时人们以为他在鞠躬,他鞠躬时却在杀人。我的王不会随便说说,我爱你们大家所有。他尖尖嘴的皇家犬,身着草绿华美制服,佩戴波纹的铁项圈。夜晚提灯下雪花飘扬,犬的跳跃与呼吸一样,像某人尽失人间之爱,清晨躺在狗腹中安身。村庄国王“微微鞠躬”,他摇晃着,仿佛周边的一切都在摇晃。我们生活的地方自我蚕食,直到连人一起吃掉,直到人们死在自己手上。只有城市国王践约着“国王鞠躬国王杀人”的后半部分。城市国王的手段是恐怖,不是村人与生俱来的害怕,而是有计划的、贯穿神经的、冷酷地强加于我们的恐惧。我从村庄花边来到城市的柏油路地毯,这里虽然没有死亡之日的陈列馆,但国家制造的死亡却爬上脚踝。头几年,这些恐怖的场景只发生在陌生人身上,我只在一般意义上感到害怕。离得近,为的是不看见,远远躲开,想搞明白它针对谁。本能的同情一时攫住我的神经,然后又离我远去。我站在那儿,看着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被逮捕、被殴打、被踩踏,我攥紧拳头,紧闭双唇,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直到疼痛为止。然后我继续前行,上腭干燥,喉咙冒火,步伐僵硬,仿佛胃和双腿充满腐臭的气体。内心充满因无力阻止而带来的软弱的犯罪感,夹杂着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卑劣的幸运感。实际上,每个围观的人都可能是下一个目标。因为除了呼吸,没有什么还被允许。要想找借口整人,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几年后,我的一些朋友也被跟踪,被审问,住所被搜查,手稿被没收,被大学开除,被抓捕。之前只是隐约感到的压抑气氛,这时变成了具体的恐惧。朋友们在什么地方被如何折磨,我都很清楚。我们经常在一起商量,在诙谐与恐惧之间,鲁莽而烦乱地寻找出路。但既然不想改变初衷,就不可能有出路。迫害就这样一步步走近我的生活,几年后终于落到我自己身上——他们让我刺探工厂的同事并向他们报告,被我拒绝了。于是,发生在朋友们身上的审问、搜家、死亡威胁,我开始逐一经历。一段时间之后,我大致能判断出,下一次审问时,下一个工作日,或下一个街角,会有什么样的陷阱在等待着我。
  我知道,目光因恐惧而放大,不论说话还是写作,大脑的迷失离所有现存的语词远去,但对于两个朋友的死,我还是有义务写点什么。像当年在宽广而碧绿得放肆的山谷为乳飞廉找名字一样,我也为我们共同拥有的恐惧寻找适当的词。我想告诉大家,在今晚、明早、或是下个星期,当生命不再理所当然地存在的时候,我们彼此赋予了怎样的友情。“因为害怕,埃德加、库尔特、乔治和我天天待在一起。即便一起坐在桌边,恐惧依旧和我们来时一样,在每人心中独立存在着。为了掩饰,我们不停地笑,但恐惧还是会离开预定轨道。控制了表情,它会溜进声音,将表情和声音牢牢掌控,它又会离开手指,冲出皮肤。它附着在周围所有的物品,我们能看见各自的恐惧停在了哪里。深刻的了解和依赖让我们彼此常常难以忍受。”
  审我的人轻蔑地说道:“你以为你是谁!”这不是问句,正因为不是问句,我更要抓住机会:“我是和你一样的人。”这很有必要,对我很重要,因为他跋扈得似乎已经忘了这一点。在暴风骤雨般的审问中,他骂我狗屎、垃圾、寄生虫、母狗,平静点的时候叫我妓女或敌人。在审问间隙,他需要我填补他当班的时间,我像一块被揉来揉去的破抹布,只为展示他的敬业和权力而存在。离下班还早,他就在我身上做疲劳实验,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反刍着他已经咆哮了无数遍的废话。我不能走,否则钟表的滴答就失去了意义,否则他就失去了折磨人的对象。每次咆哮过后,他会在我身上玩猎“人”游戏。练习不能中断,这是他惬意的休闲方式。审问者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固定模式。童年时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于此显得陈腐,这样的问题只能发自内心,摆到桌面上,会给人逆反的感觉。人天性中的固执使他热爱生命,学会喜欢生活,使每一天都拥有价值。告诉自己我活着,尤其这一刻我要活着,这就够了,这比想象的更具有生命意义。它是经过检验的生命价值,和呼吸一样有效。生长于内心,抵御所有外部形态的生命欲望也是王,一个难以驾驭的国王。我了解它,所以从来没有尝试用词语去表达,我把它的名字藏了起来。后来我想出了一个词叫“心兽”,这样可以不必直接说出就能称呼它。多年后,当这段时光离我远去,我才从“心兽”走到那个真正的词——“(国)王”。王微微躬身,夜如常步行而来。厂房屋顶倒映在河里的,是两只反穿的鞋,早早就闪烁着霓虹的惨白。一只鞋踢向我们的嘴将它封杀,另一只将我们的肋骨踢软。霓虹鞋在清晨熄灭,野苹果诙谐槭树羞红了脸,天边的星星一如爆米花行进。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方言中的韵律很早就将我引向国王:allein-wenig-koenig(独自—少—国王),我在山谷放牛时就开始把玩韵律与祖父象棋里的王:alleinig-wenig-Kenig。我熟悉方言中押韵的墙报、经文和天气谚语,小时候对它们很认真。等到了城市,少年的我开始嘲笑这些玩意儿。高中的岁月都消耗在歌德和席勒的长篇叙事诗中,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像敲地毯一样没头没脑地打着节拍:“穿过夜和风?/父亲与孩子”,还有,“雷诺蕾迎着朝霞出发/从沉沉的梦境醒来:/‘威廉,你是不忠,还是死了?/你还要犹豫多久?’”更糟的是那些颂歌:“我爱这片土地,它托付给了我/托付给了你,还有你,和所有的劳动人民/她的话语亲如母亲/为着和平,为着社会主义,为着幸福和力量。”韵律在这里磕磕绊绊,敲地毯也敲不出节奏来。如果连续朗诵六七段,听起来像头上被打了洞,令人感到一种难忍的韵律恶心。

  后来接触到特奥多尔·克拉默(TheodorKramer)和英格·米勒(IngeMueller)的天才诗句,我在其中感到一种小心翼翼的、敏感的节奏,仿佛诗人在创作时,他的呼吸在太阳穴的盒子里轻叩。我沉迷其中,不用特意学习,就可以倒背如流。这些诗句注视着我的生活,它们就是我的生活,在和我说话,能自行走进我的大脑。我过于钟爱这些诗,以至于我不敢去探究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我到今天依然认为,如何下功夫都无法使我们接近这两位作家的独特之处。我开始从报纸上剪下需要的词语,起初并没想到拼成诗歌,只是因为经常出门旅行,想给朋友们捎个信儿,往信封里塞点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本位主义摄影师镜头下的明信片。在火车上看报时,我把残缺的图片和词语一起粘在一张白色卡片上,或者拼成一两个句子,比如:“由此可见这个执拗的词”,或“如果一个地方是真实的,它就会轻触渴望”。起初我为报纸上松散的词也能有所作为感到诧异,接着韵律就自然流淌出来。我在家剪报的习惯由来已久,我随意把它们铺在桌上,看着看着,它们自己就组成了诗。基于对特奥多尔·克拉默和英格·米勒的诗句的信任,我接纳了那些未经加工、在桌面上偶然组成的诗句。这些词彼此相识,因为它们必须共同分享一小块地方。我无法把它们赶走,诗兴就这样渐次浓厚起来。从一开始我就会剪下所有见到的“国王”字样,绝不会把它留在报纸上。有一次,在拼贴之前,我数了一下,桌上并排摆着二十四个“国王”。我把第一个“国王”放进句子里,韵律也随之飘然而至。这说明通过诗歌能够接近国王。我们可以请他出场,诗韵将国王逼到他引发的心跳节奏,然后划一条光滑的弧线进入他制造的惊惶。韵律盘旋而起,整齐划一。整个诗句换步行进,与其他诗行协同一体。我们也可以逆向梳理韵律,把它们藏在句子中间,然后看它们如何将丢掉的再吞回去。句末的韵律可以浓墨重彩,立体地展现,但阅读时不宜强调,要隐藏在声音里。

  “国王”在我小时候就已植根于脑海。他隐身于事物中,即便我一个字都不写,他也存在着,以一个家喻户晓的恶人形象存在着,为着掌控生活中出现的新的错综复杂。国王现身之处,不会见到仁慈。然而,在生活远离可表达的范畴时,他可以整理生活,无须词语就能对付它的杂乱无章。国王一向是需要被经历的,而不是被说出的词,靠说话无法接近他。我和他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在那些时日,恐惧或多或少一直伴随着我。“心兽”与被经历的“国王”不同,它是一个被写下来的词。它在纸上诞生,写作时用来代替国王。因为我在死亡恐惧中必须为生命渴望找一个词,一个我当年在恐惧之中无法拥有的词。我需要一个像国王一样的双刃词,胆怯而专横,必须能进入身体,成为一个特殊的内脏,一个可以承载周围一切的内在器官。我想与住在每人身体里的无常对话,那住在我心里、也同样住在那些强势人物心里的无常。它不认识自己,被以不同方式填充着。随着偶然的进程与内心愿望对我们的改变,它有时驯顺,有时狂野。
  到德国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午夜时分,国王突然出现在派对上。当时,客人们都在铸铅,我注视着勺子里熔化的铅在凉水中滋滋冒气,凝固后成为一个全新的模样。我心里清楚,国王也是这么出来的,心兽亦然。大家让我也来铸一个自己的新年幽灵铅,可我不敢,笑着抽身离开,怕他们看出破绽:神经极度破裂的人最好不要铸铅。别人心里充满明亮的幻想,而我的顾虑太多太多,我怕幽灵铅会封锁我的心兽,让它整整一年都来烦我,在我想抓它时捆住我的手脚。所以我不要铸铅。还有——恐怕这是同一问题的延伸——,我担心大家从我的勺子里爬出来的东西上,看到我内心的残破,看到我如何费劲心机用“心兽”来定义我的内心状况。
  在弗里茨·朗格(FritzLang)那令人压抑的电影《橱窗中的女人》(中文另译名:《绿窗艳影》;德语译名:《危险的相遇》)中有一句台词:“你走进了一个几分钟前还完全不能意料的情境。”我意料到了,我意料到这铸铅游戏会暴露一些我无法意料之事。国王追赶着我,从乡村来到城市,又从罗马尼亚来到德国。他是我一些永远无法明白的事物的反映。当大脑迷失,词语失灵时,它将这些事物拟人化了。所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喜欢说:啊,国王来了!
  到了德国之后,一个朋友被发现吊死在住所。我知道朋友留下的地方,国王又一次鞠躬杀人了。罗兰德·基施,年仅二十八岁的建筑工程师,寡言少语,话音轻柔,不事张扬,喜欢写诗和摄影。我被宣布为国家敌人后,不论我在罗马尼亚还是在德国期间,他从未像别人一样与我断交。我定居柏林后,他明知有危险,还是不断给我写卡片。我曾希望他断绝我们之间的友谊,因为我很担心他的安全,同时又盼望收到他的来信——这意味着他还活着。他最后的消息,是他死前几个星期寄来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我们曾经常散步的一条街道,在我走后变化很大:街上新铺了有轨电车道,轨道上长满半人高的野胡萝卜,开着金边白伞花,似乎在向我预示朋友身处危险。我从那里抬脚离开后,我们的距离被拉开,随性的交往被没收,无法再直抒胸臆,阅读来信时要在它的小生境中寻找隐蔽的含意。野胡萝卜是我们分离的意象,我想,也许所有注视着人类无望的植物,都可能变成野胡萝卜。卡片背面只写着一行字,字体很小,仿佛不打算把纸上的空白填满:“有时我只有啃啮手指,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不久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句话的分量,比它所有词加起来所能表达的内容要重得多。它引领我们走到词语无法忍受自身之处,包皮括我们引用他的话时需要使用的词语。不是因为这句话,而是因为这个人,人本不应该像他一样,待在这样的一句话里,但他也是逼不得已。
  他死去的日子和这句话的情况类似,是五一。在劳动节这一天,热衷于草菅人命和建纪念碑的独裁者干掉了一个建筑工程师。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觉国王扼住了我的脖子。让我们想象一下:晚上你独自坐在家中,有人敲门,你打开门,然后就被吊死了。邻居们现在回忆说,当晚他们听到不止一个人的喊叫,但没有一个人去帮忙。尸检也被拒绝了,因为国王不允许别人看他的牌。死亡证明书上,官方的结论是自杀。问题是:原本的计划就是吊死,他反抗时头被套进了绳索呢,还是被审讯和拷打致死,刽子手不知如何处理尸体,又把他吊上去的。吊死是预谋好的,还是因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只好在匆忙中,在蔑视中,或者只是为了好玩儿,临时的一个处理办法。杀人者是职业特工,还是被雇佣或是被胁迫的罪犯?
  死亡带给我的震惊,尸检被拒绝的事实,使我想起童年时经历的另外一件事——村里的桑椹国王。无可争议的自杀,却不得不做尸检。他在患晚期癌症的最后日子里,只能得到盘尼西林,因为医生没有足够的吗啡。在无法忍受的病痛中,他与死亡定了个约会。他的后院有一棵桑树,上面靠着一架梯子。每年他的鸡都学会在树上睡觉。一到晚上,它们顺着梯子爬上树冠,一排排蹲在树枝上睡觉。天亮后,再顺着梯子下到院子里来。死者的女儿说,通过几个星期的训练,他让鸡们熟悉了他,这样他在上吊的时候,鸡没有受到惊吓飞起来,也没叫一声。那天夜里,院子里非常安静,悄无声息。她夜里三点醒来,起身去看看父亲。床上只有睡衣裤,人不见了。柜子门开着,衣架和他最好的一身西服不见了。她的第一个想法是,他可能想到院子里走走,减轻一点痛苦,但也不需要礼拜时穿的西装啊。她大着胆子来到院子。月光如洗,院子从黑暗中浮出,鸡像往常一样蹲在桑树上。白色的,尤其是那些白色的鸡,她强调说,像陈列柜里的白瓷餐具一样泛着光。他就在鸡的下面,吊在一根树枝上。他是我的邻居。事情发生后,我再看那棵树时,脑子里总是发生错觉,我不断对自己说:他们用的是同一个梯子,他和他的鸡。盘尼西林医生并不自责,他竟敢怀疑这不是自杀,坚持要做尸检。他把衣冠整齐的死者的尊严从他最好的西装上扒了下来,在炎炎夏日,在院子正中间,靠着桑树的梯子架起屠宰桌,扮演起尸检专家来。死者被解剖,放进他房子里最漂亮的房间后,棺木的盖子立刻被盖上。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看见了他脖子上深蓝色的勒痕,像树上桑椹一样的靛蓝。像鸡头上有冠一样,他脖子上的条纹就是他的冠。死者辞掉了肉身的陪伴,走进另外一种宁静的物质,逃进了果肉里。带着脖子上的勒痕和好西装,他把自己变成了树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桑椹。他是走入地下的桑椹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