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贵族之家 - 第15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就这样,他的求婚被接受了,不过附有某些条件。第一,拉夫烈茨基得立刻离开大学:谁会嫁给一个大学生呢?而且,一个地主,一个很有钱的人,已经二十六岁了,还像个中学生一样去上课,这是多么奇怪的念!第二,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要亲自定做和置办嫁妆,甚至挑选未婚夫送给她的礼物。她有许多具体的目的,许多爱好,而且酷爱舒适,也有本事为自己谋求这种舒适。结婚以后,拉夫烈茨基立刻和妻子一道乘坐她购买的舒适的四轮轿式马车到拉夫里基去,这时,她这种善于设法让自己过上舒适生活的本事使他感到惊讶。旅途中他周围的一切,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都考虑得多么周到,什么都预见到了,什么都事先准备好了!在各个舒适的角落里出现了一些多么好看的旅途用化妆用品箱,多么让人喜爱的梳妆盒和咖啡壶,每天早晨,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又是多么可爱地亲自煮咖啡啊!不过,拉夫烈茨基当时顾不得观察:他在享福,陶醉在幸福之中;他像个孩子样沉缅在幸福之中了……他,这个年轻的阿尔基德①,也像孩子那样天真。无怪乎他年轻的妻子全身都让他感到有那么一种魅力;无怪乎她让他感到,她会使他得到从未体验过的、神秘惬意的享受;她实际给予他的超过了她所应许的。他们来到拉夫里基,正值盛夏,她发现房屋又脏又暗,仆人不但可笑,而且还都是一些不合时宜的老式人物,然而她认为,甚至不需要就这些事情向丈夫作一些暗示。如果她打算在拉夫里基住下来,她就会把这里的一切全都改造一番,当然啦,首先要改造这幢房子;然而她头脑里连一刹那也没产生过要长期住在这个偏僻草原上的念头;她住在这里,就像住在野营帐篷里那样,温顺地忍受着一切不方便,对这些不方便觉得好玩,拿它们开开玩笑。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来看她教养过的孩子了;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很喜欢她,可是她不喜欢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新主妇与格拉菲拉-彼特罗芙娜也不能和睦相处;她本来可以不管她,可是科罗宾老头子想要插手女婿的事务:经管这么近的至亲的产业,他说,即使对于一位将军来说,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应该说,即使让帕韦尔-彼特罗维奇去管理一个与他毫不沾亲带故的外人的产业,他也是绝不会嫌弃的。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发动进攻了,她做得十分巧妙;她事先不露声色,看样子完全沉醉在蜜月的幸福、乡村的宁静生活、音乐和阅读之中,却渐渐地弄得格拉菲拉再也无法忍受,一天早晨,她像个疯子样跑进拉夫烈茨基的书房,把一串钥匙扔到桌子上,宣称,她再也不能管家里的事情,也不想留在村里了。妻子已经以适当的方式让拉夫烈茨基有了思想准备,因此他立刻同意姑妈离开这里。这一点格拉菲拉-彼特罗芙娜却没料到。“好吧,”她说,她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了,“我看得出来,我在这儿是个多余的人!我知道是谁从这儿,从我自己家里赶我走的。只不过你要记住我的话,我的侄子:无论在哪里你也安不了家,一辈子只能漂泊游荡。这就是我留给你的最后赠言。”就在那天,她回到自己的小村庄去了。过了一个星期,科罗宾将军来了,他的目光和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一种讨人喜欢的忧郁神情,着手把全部产业都接管了过来——
  ①阿尔基德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
  九月里,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带着自己的丈夫到彼得堡去了。她在彼得堡的一座非常漂亮、光线充足、家具布置得很雅致的住宅里过了两个冬天(夏天他们搬到皇村去);他们在社交界中层、甚至上层人士中结识了许多人,频繁外出做客,也频繁地接待客人,举办过许多次最为迷人的音乐晚会和跳舞晚会。瓦尔瓦拉-帕夫洛甚娜像灯火吸引飞蛾那样,吸引着客人们。费奥多尔-伊万内奇并不完全喜欢这种优哉游哉的生活。妻子劝他去任职;根据父亲以前的经历,也根据自己的见解,他不想去做事,但是为了迎合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却仍然留在彼得堡。不过很快他就领悟到,谁也不会妨碍他离群索居,他有一个全彼得堡最幽静、最舒适的书房,并非毫无意义,而且,对他关怀备至的妻子甚至也愿意帮助他离群索居,——从那以后,一切都过得非常美满。他又着手进行自认为尚未完成的、自己的教育,又开始阅读,甚至开始学习英语。看到他那健壮、魁梧的身躯终日俯案,他那丰满、红润、胡须浓密的脸有一半被词典和笔记本遮着,是让人觉得很奇怪的。每天早晨他读书学习,午饭吃得津津有味(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是个很好的主妇),每天晚上都进入一个芳香袭人、幸福愉快、挤满了年轻、快活的人们的迷人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那个热心的女主人,他的妻子。她生了个儿子,让他高兴了一阵,但是可怜的孩子活了没有多久;他在春天里死了,夏天,听从医生的劝告,拉夫烈茨基带着妻子出国,到有矿泉水的地方去疗养。经受了这样的不幸之后,她必须出去散散心,再说她的健康也需要温暖的气候。夏天和秋天,他们是在德国和瑞士度过的,而过冬,正如应该料想到的,他们去了巴黎。在巴黎,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像玫瑰盛开那样,心花怒放,神采飞扬,而且跟在彼得堡一样,很快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舒适的家。她在巴黎一条既幽静而又时髦的大街上找到了一所非常可爱的住宅;给丈夫缝了一件他还从未穿过的睡衣;雇用了一个十分俊俏的女仆,一个极好的厨娘,一个机灵的听差;买了一辆令人赞叹的轿式马车,一架音色美妙动听的立式钢琴。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已经披着披肩,撑着小阳伞,戴着手套,招摇过市,与真正的巴黎女人相比也毫不逊色了。而且她也很快就结识了一些朋友。起初到她这儿来的只有一些俄罗斯人,后来开始出现了法国人,都是些非常可爱、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姓氏悦耳的单身汉;他们大家说话都很快,话很多,随随便便地向人点头问候,愉快地眯缝着眼睛;一个个红红的嘴唇下雪白的牙齿闪闪发亮,——而且他们多么善于微笑啊!他们当中每一个人又都领来了自己的朋友,于是从Chaussée到RuedeLille①,labellemadamedeLevretzki②很快就出了名。那时候(事情发生在一八三六年),像现在这样、如同从挖开的土墩里爬出的蚂蚁般到处乱钻的小品文作家和新闻栏编辑一类的人,还没有大量涌现;不过还在那时候,就已经有一个mRrJules③经常在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豪华的客厅里出现了,这个相貌丑陋、名声很坏的先生,像动辄就要与人决斗、所谓垮掉的人一样,厚颜无耻,卑鄙下流。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非常讨厌这个里mRrJules,可她还是接待他,因为他会偶尔在各种报纸上写写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不断地提到她,有时称她为mRmedeL……tzki④,有时称她为m-medeSSS,cettegrandedamerussesidistinguée,quidemeuredeP……⑤,向全世界,也就是向几百个与m-meL……tzki毫无关系的报纸订户宣传,说这位夫人完全像一个真正的法国女人(unevraiefrancaiseparI’esprit)⑥,——在法国人那里,没有比这更高的赞誉了——讨人喜欢,非常可爱,是一个多么不同凡响的音乐家,她跳华尔兹舞跳得多么迷人(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跳华尔兹的确跳得那么好,把所有人的心都吸引到她那又轻又薄、轻轻飘动的衣裙旁边了)……总而言之,把关于她的种种议论传遍了全世界,——不是吗,不管怎么说吧,这总是让人感到愉快的。那时候玛尔斯⑦小姐已经退出舞台,拉舍尔⑧小姐还没有登台;——
  ①法语,意思是:“从安泰路到利勒街”。
  ②法语,意思是:“迷人的拉夫烈茨基夫人”。
  ③法语,意思是:“儒勒先生”。
  ④法语,意思是:“拉……斯基夫人”。
  ⑤法语,意思是:“某夫人,这位住在P街、如此文雅的俄国贵夫人。”
  ⑥法语,意思是:“一个真正的法兰西女人”。
  ⑦玛尔斯(一七七九-一八四七),法国著名喜剧演员。
  ⑧拉舍尔(一八二○-一八五八):法国著名悲剧演员。
  然而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仍然极其热心地经常光顾剧院。她为意大利的音乐欣喜若狂,却嘲笑奥德里①的遗风,在法兰西喜剧院里有礼貌地打呵欠,看多尔瓦②夫人在任何一出最罗曼蒂克的传奇剧中演出时,却为之落泪;而主要的是,李斯特③曾在她那儿演奏过两次,而且他是那么可爱,那么平易近人——真是妙极了!在这样令人愉快的心情中,一个冬天过去了,就在那年冬末,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甚至给引荐去过宫廷。费奥多尔-伊万内奇呢,就他这方面来说,他也并不感到寂寞,虽说有时会感到生活变得令人难以忍受,——难以忍受,是因为精神空虚。他经常看报,在SorRbonne和CollègedeFrance④听课,留意议会里的辩论,动手翻译一部关于水利灌溉的著名学术著作。“我并没有虚度光阴,”他想,“这一切都是有益的;不过到明年冬天一定得回俄国去,着手做点儿事情。”
  很难说,他是不是明确意识到,这到底指的是什么事情,而且天晓得冬天前他能不能真的回到俄国;目前他正要和妻子一道去巴登巴登⑤……一件出乎意外的事破坏了他的一切计划——
  ①奥德里-雅克-萨尔(一七八一-一八五八),法国喜剧演员。
  ②多尔瓦(一七九八-一八四九),法国著名演员。
  ③李斯特(一八一一-一八八六),匈牙利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
  ④法语:意思是:“巴黎大学本部和法兰西大学”。
  ⑤德国的著名风景游览胜地——
  转载请保留,谢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0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