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歌剧魅影 - 尾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尾声
  歌剧幽灵的故事讲到这里应该结束了。正如我在本书的开头所说的,现在,没有人再怀疑埃利克其人的真实存在。有关他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关于他的种种传闻曾一度轰动整个巴黎,女歌唱家的被劫,菲利浦伯爵的意外死亡,以及拉乌尔子爵的失踪,还有剧院三名无故昏迷不醒的灯光师……太多的悬念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这位红极一时的神秘女歌唱家,她从此以后便消声匿迹,她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她始终被误认为是兄弟俩争风吃醋的牺牲品,然而,却无人想象得出事情的真相,无人能了解,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娜的失踪,竟是因为伯爵原因不明的死亡让他们不愿再去面对凡尘俗世,宁愿隐居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充分享受这份得来不易的幸福。
  他们就这样搭上北去的列车,一去不复返了。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沿着他们的足迹,搭上北去的列车,前往那个湖泊众多的国度。啊!挪威!静默无语的斯堪的那维亚!我要去寻找那对年轻的情侣!
  或许,他们还活着,瓦雷里老妈妈也安在,当年,她也随他们一起远走高飞。或许,有一天,在这个世界上最北的国家,我们会听见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断地重复着音乐天使那熟悉的旋律。
  经过首席法官福尔先生一番草草地审理之后,这桩案件就被束之高阁。只有新闻界偶尔还会有兴趣继续探讨其中的疑点,那个神秘的凶手到底是谁?他在哪里?记得在一份街头叫卖的小报上,出现过这样的文字:“这个幕后凶手正是歌剧幽灵厂据说,办这份报纸的人对剧院后台的轶闻趣事颇有了解。
  波斯人被大家视为疯子,没人相信他的所言。在埃利克到访之后,他改变了诉诸法庭的初衷。但他却是唯一掌握证据、了解真相的人,而他的证据来源,主要是埃利克寄给他的那些信件和物品。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我的调查才得以顺利进行。尽管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来过剧院,却依然保存着非常清晰的记忆,对剧院的角角落落十分熟悉。在他的带领下,我领略了剧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当我感到没有头绪,束手无策的时候,又是他指点我,应该找谁询问。
  他曾催促我去找剧院前任经理伯里尼先生,当时的他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老人。我不知道他竟然变得如此落魄潦倒。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当我问及歌剧幽灵的事情时,他是怎样地惊慌。他像遇见了魔鬼似地盯着我,回答我的问题时显得语无伦次,但他承认歌剧幽灵的存在确实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把走访伯里尼的经过—一告诉了波斯人,他淡淡地一笑,对我说:“伯里尼永远都不会知道,埃利克这个大混蛋(波斯人时而把他当神,时而又视他为无赖)是如何在戏弄他。伯里尼过于迷信,埃利克正是抓住了这点。
  当伯里尼在五号包厢里,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说出他日常的作息时间,以及他对合伙人所抱持的信任态度时,他并没有把一切都告诉德比思。一开始,他以为是上帝在感召自己,后来,那个声音伸手向他要钱,他又以为自己被合伙人德比思玩弄,却没想到德比恩也同样是受害者。
  于是,早已因各种原因萌生去意的两位经理,决定就此辞职,甚至不想对幽灵作任何深入的追查,尽管他们还和幽灵签署了一份《责任规章》。他们把一切都留给了自己的继任者,感觉如释重负,以为终于摆脱了幽灵绵绵不休的纠缠。”
  波斯人如此说明了德比恩和伯里尼当时的心态。说到这里,我顺带聊起了他们的继任者。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蒙夏曼在〈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录〉的第一部中,他非常详尽地叙述了幽灵的所作所为,而在第二部中,却只字未提。波斯人对此书可谓倒背如流,他让我仔细回想,蒙夏曼在第二部中有一段文字,仍与幽灵有关。如果细心推敲,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以下这段文字,我们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正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两万法郎事件的最终结果:
  “关于剧院传说中的幽灵,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已作过详尽的叙述。在以下部分中,我只想再补充一件事。或许,他最终有所觉悟,玩笑也应该有个限度,特别是如此‘昂贵’的玩笑。当然,有可能是因为米华警官最后也受到了牵连。
  在克里斯汀娜失踪后,我们决定把勒索案的事情都告诉米华警官,所以约他来里夏的办公室。正在这时,我们发现在里夏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十分漂亮的信封,上面仍用红色的墨水写道:‘剧院幽灵缄’,里面装着他从我们手里骗取的巨款。里夏当即表示,既然已经完壁归赵,所有的事就到此为止,不宜再过分张扬。”
  显然,在如数收回巨款之后,蒙夏曼更是怀疑自己的合伙人里夏,以为他开自己的玩笑。而里夏也一直认为,蒙夏曼为了报复他以前开过的几个出格的玩笑,才放意用幽灵的名义来吓唬他,寻他的开心。
  我不无好奇地问波斯人,埃利克如何能将用别针别在里夏口袋里的两万法郎取走,而波斯人却回答说他从未深人研究过这些细节问题。不过,如果我真想知道,不妨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只要记住埃利克“机关专家”的封号可不是自封的,应该不难找到答案。于是,我答应他,一定抽时间把这件事查清楚。
  现在,我可以告诉读者,调查的结果尽如人意。其实,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居然可以找到这么多的有力证据,来证实幽灵的确切存在。这真是一种美妙无比的感觉!波斯人的记事、克里斯汀娜的信件以及蒙夏曼、里夏、小梅格(可怜的吉里太太已经过世)所提供的证词,另外还有目前已隐居卢维西安的索尔莉所提供的说明,我准备把所有的这些资料文件全部收入巴黎歌剧院的文献,有时,回想起在收录证据的过程中,那种把子虚乌有的东西逐一验证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忘!我甚至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几分骄傲。
  虽然我没能找到湖边的那栋房子,因为埃利克已封死了所有的人口(不过,我相信,只要把湖水抽干,一定可以进去,这件事,我已经和有关部门商量过多次)。但我至少还是找到了公社时期的秘道,那里已是一片废墟。而且我还打开了拉乌尔和波斯人滑进地下室的暗门。
  在公社时期的黑牢里,我发现墙壁上刻了许多缩写的名字,我想应该是那些不幸的囚犯留下来的。其中有一个R和一个C,R·C?拉乌尔·夏尼(Raoulde Chagny)的法文缩写!这两个字母至今仍清晰可辨。在地下第一层和第三层,我还发现了两道旋转门,剧院的机械师们对这些旋转门可是一无所知。
  最后,我还想告诉读者,如果你们有机会亲临巴黎歌剧院,切不要一味跟着愚蠢的导游,一定要自己安静地走一走。然后记住,走进二楼五号包厢的时候,敲敲隔在包厢和前舞台中间的大理石柱,用拐杖或者拳头敲一敲,注意听里面发出的声音,那根大理石柱是空心的!所以,你不必再为剧院幽灵何处藏身而冥思苦想了!柱子大得足以容下两个人!
  或许,你还会怀疑,为什么在五号包厢发生过那么多的怪事之后,居然没人注意这根柱子呢?可是,你别忘了,那根柱子的表皮是大理石,从里面发出的声音听来更像是从相反的方向传来的。而且,埃利克精通腹语术,他能随心所欲地变幻声音的出处。再者,这根柱子的外表精雕细琢,很难让人联想到其中还藏有机关。

  不过,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柱子上有一个地方是活动的,可以抬高放下,正好留出一条通道,以便埃利克和吉里太太互通讯息。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的发现在巴黎歌剧院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实在是微不足道!据说,埃利克在此布下的机关多如牛毛。不过,话说回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个简单的机关就足以证实他的才华的确非同小可!
  还有一天,我在经理室的办公桌旁,距离座椅不过几公分的地方,又发现了一道暗门。它的宽度相当于一把短刀,长度相当于前臂,看上去就像一只木盒的盖子。当时,剧院的行政主任也在场。我几乎可以感觉,有一只手从暗门里伸出来,插入礼服的口袋,神不知鬼不觉地掏空了里面的东西。四万法郎就是这样被偷走,又这样被送了回来。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波斯人,我说:“看来,埃利克只是单纯地想寻开心,只是想证实他的《责任规章》是何等地权威。否则,他怎会把钱又还回去了呢?”
  而波斯人却回答说:“千万别这样以为!其实,埃利克很需要钱。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人类,所以他也从不受任何伦理道德的约束。为了实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挥金如土,从不吝啬。并将这种奢侈的快乐视为对自己丑陋外表的一种补偿。他不断地追求对人类极限的突破,试图以最具艺术品位的手法来创造他的世界,完成一件作品,常常耗资惊人。而他之所以会把四万法郎重新归还给里夏和蒙夏曼,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从今以后再也不需要金钱了!他已经放弃了克里斯汀娜,放弃了世间的一切。”
  根据波斯人的讲述,埃利克出生在卢旺附近的一个小镇,是个土木匠的儿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丑陋让父母既恐惧又伤心。后来,他跟着马戏班到各地的集市巡回演出,班主将他打扮成僵尸。就这样,他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集市,走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波西米亚接受了一定的艺术和魔术训练。
  关于他此后的一段经历,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当他在尼吉尼·诺维格罗德集市上重新出现时,已是才华横溢。他的歌声只有天使的吟唱才可以媲美,他的腹语术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杂耍技艺,无不令人叫绝。那些从西方返回亚洲的车队,一路上仍有人不断地谈起这位奇人。他的声名由此传入波斯的王宫。
  当时,波斯国王的宠妾苏丹小王妃正在王宫里闷得发慌,闲得无聊。一位从尼吉尼·诺维格罗德集市回来的皮货商,向人谈起埃利克其人。于是,商人被召进王宫,由波斯国王的达洛加亲自询问。然后,达洛加即奉命出发寻找埃利克,并顺利地把他带回波斯王宫。
  接下来的数月,埃利克过得时好时坏。他似乎不辨是非,居然用他的邪术发明帮助那些政治犯。但是,国王依然视他为知己。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在波斯王宫布置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机关。波斯人在他的记事中已对这些作过略微的叙述。
  在建筑方面,埃利克向来见解独到。在他的眼里,王宫就是一个可供魔术师自由想象和创作的大魔盒。于是,国王命令他建造一座这样的宫殿。果然,他的建筑极其成功,他的天才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国王在宫殿里四处游走,却可以不被人发现;人在其中可以随意消失,别人却不知他是从何处离开的。

  而当国王突然醒觉埃利克竟是位无所不能的天才时,他决定采取沙皇对付莫斯科红场旁某位教堂建筑大师的方法,那就是挖出埃利克的那双金眼睛。可是,他转念一想,埃利克即便是眼睛瞎了,他仍然能建造出另一座魔幻般的宫殿。只要他活着,就表示有人知道这座宫殿的全部秘密。所以,埃利克必须死!所有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必须死!达洛加奉命执行这项极其残忍的任务。然而,埃利克和达洛加自从相识以来,一直情投意合,而且埃利克还给过达洛加不少帮助。因此,达洛加决心救他,设法帮他逃过此难。
  不料,达洛加的仁义之举险些让他搭上自己的性命。当时,幸好在卡斯比安海岸发现了一具被海鸟咬掉一半的尸体。在达洛加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这具尸体被当成是埃利克交了差。然而,达洛加仍未免被革职,财产被没收,然后被放逐海外。不过,他身为贵族,波斯国库每月仍继续给他颁发几百法郎的生活费。于是,他来到了巴黎。
  至于埃利克,他越过小亚细亚,来到君主坦丁堡为苏丹国王效命。
  十九世纪末,土耳其在经历革命之后,伊尔兹·基沃斯克王宫内拥有颇负盛名的暗门、密室以及各种神秘的保险箱。各位读者不难猜到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埃利克之手,也就能了解这位暴君利用这些机关都做了些什么好事。
  埃利克还发明了几乎能以假乱真的木偶王子,这样,在宗教领袖苏丹王子退避休息的时候,木偶可以代替他,让人以为王子还在座位上端坐着。
  最后,当初迫使他离开波斯的原因,再度逼他离开了苏丹。这时,埃利克已经极度厌倦自己漂泊冒险的生活,决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正常人,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当起了土木匠,替普通百姓盖房子。而就在这时,他承包了巴黎歌剧院的地基工程。
  当他看见剧院底下有一大片可供利用的天地时,他的艺术天性再次萌动。而且,尽管他一心向往凡人的生活,可是他的丑陋使他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于是,他决定在地下建造一处世外桃源,永远逃避人们异样的眼光。
  此后的事情,大家已可想而知。这便是埃利克离奇而真实的一生。
  可怜而不幸的埃利克!难道他不该和我们一样埋怨、诅咒吗?他所希求的,不过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他的丑陋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他拥有一张最普通的脸孔,也许他会埋藏自己的天份,也许他早已功成名就,成为备受敬重的大师!可是,他却只能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地窖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幽灵也有埋怨的权利!所以,无论他犯下了多少的罪行,我都要为他的亡魂祷告,相信上帝也一定会怜悯他!
  上帝为什么要造出如此丑陋的面容?让他只能在面具后面过完一生!
  那天,当工人们从准备掩埋录音带的地方挖出他的尸体时,我为他做了两次祷告。我可以确定,他就是埃利克。但我并非是从那张丑陋的脸认出是他的,所有的人死后都同样丑陋。他手上戴的那枚金戒指让我认出他来。克里斯汀娜一定是在埋葬他之前,遵照对埃利克的承诺,为他戴上了戒指。
  他的尸体是在小喷泉旁被发现的,那是他将克里斯汀娜带入地窖时,第一次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拥在怀中的地方。
  现在,该如何处理这具尸体呢?将他扔进无名的公墓吗?
  我认为歌剧幽灵的遗体,应该被纳入巴黎歌剧院的文献中。
  ——这毕竟不是一具普通的尸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
第三个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赫邱里?白罗坐在早餐桌上。右手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巧克力,他一直嗜好甜食,就着这杯热巧克力喝的是一块小甜面包,配巧克最好吃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跑了几家铺子才买了来的;是一家丹麦点心店,可绝对比附近那家号称法国面包房要好不知多少倍,那家根本是唬人的。他总算解了馋,肚子是惬意多了。他心中也是很安逸,或许太平静了一点。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文学巨著”,是一部评析侦探小说大师的写作。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