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短篇小说集 - 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您好!
  时下寒冷一天天减弱,阳光中可以感觉到一丝春意了。身体可好?
  目前来信很有兴味地拜读了。尤其是汉堡牛肉饼呵肉豆蔻之间的关系那段富有生活气息,实在精彩得很。从中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厨房暖暖的气味和菜刀切元葱的咚咚声。这样的地方出现一两处,信就变得绘声绘色。
  看你信那天夜里,我恨不得一口吃到汉堡牛肉饼,当即去附近饭店要了一份。那店里汉堡牛肉饼竟有8种之多:得克萨斯风味的、加利福尼亚风味的、夏威夷风味的、日本风味的,不一而足。得克萨斯风味的非常非常大,仅只大而已。得克萨斯人知道了,肯定吓一跳。而夏威夷风味的却配有菠萝。加利福尼亚风味的嘛……忘了。日本风味的搭配萝卜泥。店内风格别致,女招待都挺可人的,穿很短的短裙。
  但我去哪里可不是为了研究饭店的装修和欣赏女招待的玉腿。我仅仅是去吃汉堡牛肉饼——吃什么风味也不是的普普通通的汉堡牛肉饼。
  我便这样告诉女招待,说自己想吃的是极普通的汉堡牛肉饼。
  “对不起,本店只有什么什么风味的汉堡牛肉饼。”女招待说。
  当然这不能责怪女招待。因为食谱不是她定的,而且她穿每当撤餐具时便一闪给人瞧见大腿根的制服也并非出于自愿。于是,我微微一笑,要了所谓夏威夷风味的汉堡牛肉饼。她告诉我,吃时把菠萝拨开就行了。
  人世也真是个奇妙场所。我实际需求的是极为理所当然的汉堡牛肉饼,而在某个时候却只能以需要去掉菠萝的夏威夷风味汉堡牛肉饼这一形式提供给我。
  对了,你做的怕是极为理所当然的汉堡牛肉饼吧?看信当中,不由很想很想吃你做的极为理所当然的汉堡牛肉饼。
  相比之下,国营铁路自动售票机那段文字,我觉得未免有店华而不实。着眼点诚然有趣,但情景未能跃然纸上——对读者请不要故做深沉。文章那东西说到底是信手拈来之物。
  从总体上看这封信可以打70分,行文水平有所提高。戒急戒躁,继续努力。等看你下封信。但愿真正的春天早日降临。
  3月12日
  P.S.
  谢谢你的什锦小甜饼干,实在谢谢。很好吃。但按本会规定,除信以外禁止一切私人交往。以后请勿这么客气。
  不过反正谢谢了。
  ※
  上面这份课余工我已持续差不多一年了,是我22岁时的事。
  我同位于饭田桥一个名字叫“Pen-Society”(英语,意思大约为“笔会”、“笔协会”。)的莫名其妙的小公司签了合同,以1封两千日元的报酬每月写30封以上与此大同小异的信。“你也能写出打动对方的信”——这是那家公司叫得最响的广告词。入会者付入会费和月度酬金,每月往“Pen-Society”写4封信。我们这些“Pen-master”(英语,意思大约为“笔硕士”。)对其进行修改,写出上面那样的信谈感想并加以指导。我事在文学院学生科看到墙上贴的招牌广告去那家公司面试的。我由于多种原因刚决定在大学留级一年。父母通知我如果留级明年减少汇款。所以我势必认真考虑如何挣生活费。面试有笔试,我写了几篇作文。一星期后我被录用。接着花一星期时间又专业指导员传授批改诀窍和指导要领等诸多经验体会。难并不特别难。

  女会员配男“pen-master”,男会员配女的。分给我的会员公24人,年龄小至14,大至53。主要事25到35岁的女性。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会员年龄都比我大。所以最初一个来月,搞得我狼狈不堪。大多数会员文章都比我强得多,且早已对写信得心应手。而我,等于没写过一封像样的信。我冒着冷汗把最初一个月应付下来。肯定有几人要求换“Pen-master”——会员有这样的权利,这在会章里也已载明——对此我已做好精神准备。
  但一个月过去也没有出现哪个会员对我的写作能力表示不满。非但如此,公司人还告诉我对我的评价相当之高。三个月后,甚至觉得会员们的写作能力似乎由于我的“指导”而提高一步。不可思议。她们好像从内心把我作为教师来信赖。如此一想,我的讲评信也远比以前写得挥洒自如了。
  现在才明白,原来她们都很寂寞,她们(或者他们)只是想向谁写点什么。而她们却连——当时我很难相信——收信对象也找不到的。她们不属于个电台音乐点播节目主持人写信那一类,所需求的是更有个性的东西,纵是“批改”、“讲评”之类也未尝不可。
  我就这样像单腿海狗似的在温乎乎的信札闺阁中度过了自己年过20后的最初岁月。
  会员们写给我的信实在多种多样。有百无聊赖的,有开朗欢快的,有伤感悲戚的。事情过去很久了,加之手头遗憾地没有保留她们的信(作为规则,信必须全部退还公司),具体已记不清楚。但我记得那里边的确镶嵌着壅塞着以至折射出林林总总的人生画幅,从极大的到极小的无所不有。她们传达的那些信息,对于我,对于一个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来说,是那样奇妙那样虚无缥缈。我觉得它们大多缺乏现实性,甚至毫无意义可言。但这并不仅仅因为我缺少人生经验。今天我才想通,事物的现实性十有八九并非传达之物,而是应该由人制作的。意义乃由此产生。但我当然不懂这个,她们也不懂。那些信上的所以事物所以在我眼里显得异常平庸呆板,我想这也是一个原因。

  因故辞去那份课余工的时候,我所指导的会员无不为之惋惜。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感到遗憾——尽管坦率地说已经对此无休止地写这种工作信已多少有些厌倦——毕竟我觉得再不会遇上这么多人对我推心置腹的机会了。
  ※
  就汉堡牛肉饼来说,我实际便得以吃了她(最初给我写信的女性)做的汉堡牛肉饼。
  她32岁,没有小孩,丈夫在一家有名的——世上排名第五——贸易公司工作。我在最后一封信中写明“遗憾的是本月底我将辞去这份工作”时,她要招待我一顿午餐。她写道,就做极为理所当然的汉堡牛肉饼好了。虽然违反会章,我还是决心前去。没有什么能竭止22岁小伙子的好奇心。
  她住的公寓在小田急铁路沿线。房间干净利落,确实像没有孩子的夫妇的居所。家具也好照明也好她的贸易也好,虽说都不高档,但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我对她看上去比我想的远为年轻,她对我比她想的年纪小得多都很吃惊。她以为我比她年龄大。“Pen-Society”不透露“Pen-master”的年龄。
  但互相吃一惊后,初次见面的紧张便缓解下来。感觉上我们就像没有赶上同一班列车的乘客,一起吃汉堡牛肉饼,喝咖啡。说起列车,从她房间所在的三楼窗口可以看到铁路。那天天气极好,周围公寓阳台晾满被褥和床单,时而传来拍打被褥的砰砰声。我至今也能记起那声音。声音很奇妙,没有距离感。
  汉堡牛肉饼味道无可挑剔。香辣恰到好处,焦得一声脆响的底面挂满肉汁。调味汁也正合适。老实说,即使不能说是生来第一次吃这般可口的汉堡牛肉饼,也是好久不曾吃到了。我这么一说,她很高兴。
  喝罢咖啡,我们边听巴特-巴卡拉克的唱片边讲自己身世。不过,我没有什么身世好讲,几乎都是她讲。她说学生时代想当作家来着。她说她是萨根迷,给我讲了萨根。她说中意《喜欢勃拉姆斯》。我也不讨厌萨根。起码不认为他如世人说的那般俗气。并没有规定说任何人都必须写亨利-米勒和热勒笔下的那种小说。
  “可我什么也写不出来。”她说。
  “现在开始也不晚的。”我说。
  “那我知道。自己什么也写不出来这点还是你告诉我的呢。”她笑了笑,“就是说,给你写信的时间里我完全明白了,明白自己没那样的才能。”

  我一阵脸红。如今几乎不红了,但22岁前后,我马上就脸红。
  “不过,你所写的有非常直率的地方。”
  她没说什么,嘴角浮起淡淡的笑,的确笑得很淡。
  “至少看你的信想吃汉堡牛肉饼来着。”
  “肯定是因为当时你肚子饿了。”她缓缓地说。
  或许那样的。
  电气列车发着咔咔的干涩声从窗下驶过。
  ※
  钟打5点,我说该告辞了。“您先生回来前您得准备晚饭吧?”
  “丈夫很晚很晚,”她依然支颐不动,“不到半夜是不会回来的。”
  “真够忙的。”
  “是啊。”她停顿片刻,“信上我想也写过来着,跟丈夫好多话都谈不拢,心情沟通不了。和他说话,觉得就好像在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说话似的,经常性的。”
  我不知这样应答。同这样心情不能沟通的人一起生活本身在我是很难理解的。
  “不过,也好。”她静静地说。听起来真像是那样也好。“谢谢你长期写信给我,那让我非常愉快。通过给你写信,自己好像得到很大解脱。”
  “我也很愉快的。”我说。但不讳地说,我已差不多记不起她用怎样的语句写了这样的信。
  她默默看了一会墙上的挂钟,就像在检点时间的流程。
  “大学出来打算做什么?”她问。
  我说什么都还没定下,自己也不清楚做什么好。
  听我这么一说,她再次淡然一笑,“我想,你大概做写文章那类事好些。你讲评时来的信实在妙得很,给了我不知多少慰藉。真的,不是奉承。你或许是仅仅为完成工作定额写的,不过那里边有颗心放了进去,我觉得。全都整理保存着呢,时不时拿出重复一遍。”
  “谢谢。”我说,“还要谢谢您招待的汉堡牛肉饼。”
  ※
  即使10年后的今天,每次坐小田急线电车从她公寓附近通过,我仍然想起她,想起一咬就发出脆响的汉堡牛肉饼。我眼望铁路两旁排列的公寓楼,猜想哪个是她的窗。我想起从她家窗口望见的那片风景,推测它位于哪一带,却完全推测不出。
  她未必住在那里。若仍住在那里,恐怕她现在也在那窗口里头继续一个人听同一张巴特-巴卡拉克唱片,我觉得。
  那时我该同她困觉不成?
  知识此文的主题。
  答案无从得知,现在也全然不晓。无论年纪多大,无论阅历多丰富,不知晓的事也是很多很多的。我只能从列车窗口定定仰视似曾相识的公寓楼窗口。有时觉得所有窗口都是她所住房间的窗口,有时又觉得哪个都不是。那里的窗口实在太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