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东方快车谋杀案 - 第九章哈特曼先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九章哈特曼先生
  头等包皮皮房乘客中最后一个要见的是哈特曼先生。他是个身材高大、红头发的美国人。他经常跟意大利人和男佣人同桌吃饭。
  他穿一身花哨的格子外套,粉红衬衫。领带上的别针特别耀眼。他跨进餐车时,嘴里正嚼着什么东西。他那多肉的宽脸膛显得一副粗俗相。他说起话来富有幽默感。
  “早安,先生们。”他说,“有何见教?”
  “听说杀人案了吧,哈特曼先生?”
  “听说过。”
  他熟练地用舌头挪了挪嘴里的口香糖。
  “我们觉得有必要会会车里的全体旅客。”
  “我没问题,办这种事少不了这一手。”
  波洛查阅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护照。
  “你是赛勒斯?白思曼?哈特曼,美国人,四十一岁,打字机带的流动推销员,是不是?”
  “不错,正是敝人。”
  “你是从伊斯埕布尔去巴黎的?”
  “说对了。”
  “有何贵干?”
  “做买卖。”
  “你常坐头等车吗,哈特曼先生?”
  “是的,先生.旅费,公司会开销的。”
  他眨了眨眼。
  “哈特曼先生,让我们谈谈昨晚的案件吧。”
  美国人点了点头。
  “关于这个案子你能说些什么?”
  “确切地说,一无所知。”
  “哦,太遗憾了。哈特曼先生,也许你能告诉我们昨天晚饭后你在做些什么?”
  看来,这还是这位美国人第一次一时想不出如何回答,但是他还是开口了:
  “请原谅,先生们,请问诸位是谁?好让我有个底。”
  “这位是鲍克先生,国际客车公司董事,这伞是验尸的大夫。”
  “你呢?”
  “赫卡尔?波洛。受公司委托,经办这宗案子。”
  “久仰,久仰。”哈特曼先生思索了一两分钟后说,“想来还是把底亮来的出为好。”
  “你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跟我们说,那自然是可取的。”波洛干巴巴地说。
  “刚才你向我了解些事,可我一无所知──我已经说过。但是,我应该知道点什么。这正是使我难受的事。我是应该知道些什么的。”
  “哈特曼先生,请解释一下。”
  哈特曼叹一口气,吐出口香粮,手伸进口袋。这时,他整个好象换了个人似的。他不再是戏剧中的角色。而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他那又浓又重的鼻音少多了。

  “那份护照有点掺假。”他说。“瞧这,你就明白我是谁。”
  波洛仔细看着他抛过来的名片,鲍克先生也赶紧伸过脑袋去看──纽约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赛勒斯?B?哈特曼先生波洛熟悉这个名字。这是一家久负盛名的私人侦探机构。
  “那么,哈特曼先生,”他说,“让我们听听,这张名片的真正含义吧。”
  “好吧。事情是这样的。我来欧洲办几桩案子──跟这桩毫不相干,到了伊斯坦布尔,断线了,我就打电报给头儿。上边指示我回去。要不是接到这玩意儿,我早就回纽约老家去了。”
  他递过去一封信。
  上头印着:托凯琳旅馆尊敬的先生:
  据悉你是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的私人保镖,请于今天下午四时来我包皮皮房一谈。
  信的署名是:S?E?雷切特“是么?”
  “我在约定的时间前去会见雷切特先生。他把自己的处境给我说了,还让我看了好几封他收到的信。”
  “他神情慌乱吗?”
  “装得挺镇静。但整个晚上丧魂落魄的。他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跟他坐同一趟火车,护养他到珀罗斯,以免受人暗害,于是,先生们,我就这样上了火车。可是,有了我,他还是让人杀了。这太使人痛心,对我毕竟太糟了。”
  “秋用什么手段他有没有给你什么指示?”
  “那当然。事事他都安排妥了。全是他出的主意。他让我住在他近旁的包皮皮房里──可是,临了,全吹了。我只能购得十六号铺。还是费了不少劲哩。据我推测,这个铺位,列车员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是,还是捡重要的来说吧,我观察四周的环境,心想,这个十六号铺倒是个挺理想的战略要地哩。伊斯坦布尔卧车前头只有餐车。上下车的前门夜里是闩着的。刺客唯一能过来的门只有后门。要么只能从我们后面的车厢沿过道进来──无论他怎么来,都不得不经过我的房门。”
  “我想,你对可能出现的刺客的特征不会有底吧?”
  “不,刺客的模样我倒还有点数呢。雷切特跟我讲过。”
  “什么?”
  三个人全都把身子往前凑过去。

  哈特曼接着说: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这就是老头告诉我的。他还说,他认为第一夜刺客不会来,很可能是第二夜或第三夜。”
  “他自己心中倒有底哩。”鲍克先生说。
  “他自然不会把全部底细都倒给秘书。”波洛若有所思地说,“有关他的仇敌他还跟你说些什么?比如说,为什么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
  “没有,这个人对这种事一个字没提。只是说,那个人来要他的命并一定要拿到手的。”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波洛沉思地说。
  然后他那锐利的目光盯着哈特曼说:“你知道,他到底是谁?”
  “谁,先生?”
  “雷切特,你认出了他没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雷切特就是凯赛梯,杀害阿姆斯特朗的凶手。”
  哈特曼先生口里发出长长的口哨声。
  “这可太出乎意外了。”他说,“可不是吗,先生!不,我不认识他。这案件发生的时候,我在西部,也许象在报上见过他的照片。可只要是报上登的照片,哪怕是我的亲娘,我也认不出是谁。不可否订,不少人对凯赛梯是切齿痛恨的。”
  “你可知道,跟阿姆斯特朗来往的人中,有谁长得跟你所说的一样──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
  哈特曼思索了片刻。
  “这就难说了。跟这案件有关的人几乎全死了。”
  “还记得那跳窗自杀的女孩子吗?”
  “记得。你可说到点子上去了。她是个外国人,也许她有几个南欧来的亲戚,不过,别忘了,除了阿姆斯特朗这一案子外,还有其他一此案子呢。凯赛梯干拐骗勾当可是有些时候了。你不能只注意这一件案子。”
  “唔,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起谋杀案跟阿姆斯特朗案有关。”
  哈特曼投过探问的目光,波洛毫无反应。美国人摇了摇头。
  “我想不起有谁的模样长得跟阿姆斯特朗案中的什么人一样。”他说得很慢,“当然,我没有插手这案子,也不很了解。”
  “哈特曼先生,往下说吧。”
  “还有点小事要说。我在白天睡觉,夜里守护。第一夜没什么可疑的,昨晚除了我已提过的,没别的可疑的。我把门打开一点儿注视着。并没有陌生人走过。”

  “有把握吗,哈特曼先生?”
  “绝对有把握。没有外人来过,也没有人从隔壁车厢过来。我可以发誓。”
  “从你那里能看得到列车员吗?”
  “看得到。借着我房里射出的灯光,看见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一闪一闪的。”
  “车在文科夫戚停靠时,他离开过座位吗?”
  “是上一个站吗?可不是,响了二次铃声,他去了──很可能是火车站在这儿停下来以后的事──后来,他从我门前经过,到隔壁车厢去了──这时是一点上刻左右铃响了,他发疯似地跑回来了。我到过道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你可明白,怪可怕的──可是,只是那个美国老太太,她不知为什么在大吵大闹,叫人好笑。后来他到另一个包皮皮房去,出来后拿了一瓶矿泉水送给谁,此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直到车厢那一头有人唤他去铺床,他才离开。再后来,我想直到早晨五点前他没走开过。”
  “他没打过瞌睡?”
  “这我可说不上,也许有过。”
  波洛点点头,机械地伸手拿桌上的材料。他又一次拿起名片。
  “费心签个字。”
  对方一一照办。
  “我想,没有谁能证实你所说的话吧,哈特曼先生?”
  “车上?不会有。麦克此先生也许能。我熟悉他──在纽约他父亲事务所里见到过他──这倒不是说他能从一大堆侦探中认得出我来。不,波洛先生,你最好是等会儿排除雪堆之后,给纽约拍个电报。就这么着。我可不是瞎说一气。再见了,诸位先生。波洛先生,见到你很高兴。”
  波洛把烟盒递过去。
  “也许你喜欢抽烟斗吧?”
  “我不用烟斗。”
  他拿了一支烟,抽起来,然后轻快地走了出去。
  三个人面面相觑。
  “你觉得他说的话可靠吗?”康斯坦丁大夫问。
  “是的,是的,我了解这类人。再说,他编的那套故事一戳就穿。”
  “他供出了非常有趣的证据。”鲍克先生说。
  “那自然。”
  “小个儿,黑脸膛,尖细的声音。”鲍克先生沉思道。
  “他所形容的人车上没一个对得上号。”波洛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