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等待戈多 - 《等待戈多》书评——一场无止境的盛大幻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刻,我关掉所有网页,谷歌百度搜索,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评论和观点。也许不该给任何文学作品戴上高帽子的。大多数人信奉“考据派”和 “求实理论”,他们说,《等待戈多》是部后现代主义的扛鼎之作,是荒诞剧,讨论了什么呢,大概是等待,大概是虚无,大概是存在。他们兴致盎然的研究,谁才 是真正的,戈多。然而贝克特自己却说,我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戈多,不然我就把他写进剧本里了。那么请抛弃那些凡夫俗子的时时刻刻渴望探究故事来龙去脉的心 态,也许那样才能看清戈多的本来面目。毕竟有时候,我们看到什么,大约也就是什么了。
  存在主义说,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说,活过了一遍才知道自我是什么,生活本身是什么,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那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 米尔,他们存在,显而易见,为了等待,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等待戈多是他们存在的全部命题。每一个相似却又不那么相同的黄昏,他们虔诚等待,然后有一个孩 子告诉他们,说戈多明天再来,于是他们等过了黑夜,又是第二个相似却又不那么相同的簇新的一天。他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等待戈多,最后他们的等待已然充满 了惯性*。他们为等待戈多而存在,等待戈多成了他们的信仰。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一种信仰能成全一个毫无存在意义和价值的人,使他对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充满期 待和幻想,使他有动力有目标,使他的生活不至于黯淡无光。戈多,一个毫无具象,几乎没有任何特征描写,看起来神秘苍白的一个意象,便成了维系两个流浪汉存 在和精神的信仰。大抵所说的荒诞也在此罢。

  也许现实中没有,也不会允许将等待一个人视作是存在的意义,是精神的信仰。这是虚无?或者对抗虚无?恐怕个中滋味还需亲自咀嚼。戈多或许就是 虚无,但在那样两个空洞的流浪汉心里,也许虚无也是种实实在在的载体,承载着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价值。念及战后经济大萧条的西方,那些奋不顾身冒出来的嬉 皮士们,那些垮掉的迷惘的一代们,那些顶着爱与和平口号招摇过市的愤青们,以及沉迷于林林总总迷乱花样里的大好青年,他们曾经怀抱梦想,执念革命,他们曾 经失望堕落,无处安身,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支撑起存在的内核,强而有力的内核,然而这样的内核,在那样的环境里,只能变成一种美好的夙愿,旋即被森冷的 现实击打,久之变成了一种空想的虚无。这与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对戈多的等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本质。

  正如两个流浪汉需要通过等待戈多来实现存在的价值,波卓,那个桀骜不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波卓,还有幸运儿,他们用个体特殊的方式诠释着自身 存在的意义。波卓,一个表面不可一世实则色*厉内荏的人,通过对他人缺点的暴露,对他人的睥睨和施虐,才能得到内心的快感,来填补心灵自卑和虚弱留下的巨大 缝隙。而那个幸运儿,噢,一定有人会说,这个名字当真是对他最好的讽刺,他被主人虐待羞辱控制,却仍旧心甘情愿的惟命是从,即便当波卓已然成为了个一无是 处的瞎子,他始终——可以这么说罢——不离不弃。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多么卑微多么不堪一击(虽然当他读出思想后的那段话让我们如此震惊),但反过来 说,这也是他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方法。我们不忍心说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被指使被鄙弃被辱骂,却也是通过他人对其肉体和精神上的凌辱来证实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他是这出剧里唯一没有等待的人,幸,或不幸,各自评说罢。

  戈多没有如约而至。孩子说,他病了。弗拉季米尔问,他有胡子么,戈多先生,孩子说,有。又问,金色*的,还是黑色*的,回答,我想事白色*的先生。 戈多病了,戈多老了,于是戈多没有来。戈多明天还会来么,戈多是不是再也不会来了,等待戈多是不是成了一场幻灭?贝克特借孩子之口传达着戈多的话,戈多的 消息,也许也传达出他想表达深意的零星边角。故事的最后一幕,两个流浪汉仿佛回到了开头那样,又在柳树下,又探讨了自杀,然后他们走了,会遇上戈多或者不 会,好像一个循环,一个死循环。
  戈多大概不存在。作者用他来象征一种信仰罢。这种信仰是用来幻灭的,可是信仰的人并不知道,所以他们怀有期待,理直气壮的期待。有时候在想, 这样的期待会不会也是好事一件,终归,生活是要继续的,哪怕最后发现白忙一场,空欢喜,那总比守着虚无的绝望好。毕竟虚无是不能当饭吃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