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一部 麦克·哈里斯 第二章 初次相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浪冲刷着海岸,拍打着岸边的军舰。在海湾深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建筑物的顶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天线,有些俯视着大海,有吐仰望着蓝天。建筑物的大门旁边挂着一块精致的牌子:海军海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名叫杜威皮尔斯,五十来岁,是一位身经多次海战的海军少将。他蓄了一头白发,银色的八字胡向两边翘起,格外精神。他目光炯炯,一看你,就会给你增添力量;他目光深隧,要想在他面前撒谎,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天,他乘了一辆装有空调的黑色奔驰牌轿车,早早地来到研究小心的办公大楼。他刚走进巨大的玻璃门,一辆式样别致的微型小电车立即停在了他的面前。微型电车载着他在弯弯曲曲的走廊里穿来穿去,最后停在一个紧闭的门门外边。他按了下按钮,门自动打开。
  这是个十分宽敞的办公室,正面墙上是一个很大的电视屏幕,四周放着复杂的电子计算机,各种颜色的指示灯闪闪发光。将军在一张皮椅子里坐下,注视着电视屏幕。
  这里是研究中心生理实验空的观察室。在这里,一切生理实验都可以一目了然。
  今天,皮尔斯将军专门来观察一个奇异的新入伍的海军的训练。个肌内健美、只穿着工作短裤的海军新战士在屏幕上出现了,他身上连着各种仪器,帮助呼吸的仪器罩在面上。他就是被伊丽莎白救活的那个怪人,伊丽莎白叫他麦克哈里斯。
  突然,话筒里传来了伊丽莎白消脆的嗓音:经过两星期训练之后,他已能离开水池在岸上呆一会儿了。现在我们马上要开始生理研究。
  话音刚落,屏幕上就出现了难以理解的图表和统计数字。
  将军悠闲地坐在那里,不露声色。房间里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想知道他的反应,但谁也不知道他正在想些什么。将军的助手安利斯上尉站在后面,深恐将军不耐烦起来。他对走进来的伊丽莎白挤挤眼,意思是:不要来打扰将军。
  伊丽莎白双手叉在胸前,态度平静,用专家般的口气说:实验数据表明,这种类似人的生物,只能在陆地上生存极短的时间,他的眼睛对于光极其敏感,因此我们为他准备了一副变色眼镜,他在陆地上极易疲劳,只要稍微出点力,就感觉累得要命。为外,我们还发现,只要离开水十二叫计,他在生理上就要山现一系列的衰退现象。
  这时屏幕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镜头,形象地证实伊丽莎白的结论。
  将军看到屏幕上一只手处于初期的脱水阶段,初期的症状是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开始变棕,最后变成黑色。在十六到二十个小时之内,如果不能回到水里,他的皮服就要严重龟裂,呼吸困难,心脏收缩,接下去便是死亡。
  安利斯神经质地打断了伊丽莎白的解释:博士,也许我们应该结束这样的叙述。将军他
  将军他觉得非常有趣,文利斯,将军诙谐地说,左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白须:讲下去,博士,慢慢地讲。
  伊丽莎白受到鼓励,语气更为坚定。她接着说:不过,一到了水里,情景就完全不同了。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非常引人的景象:他正在水池里嬉戏,象一只海豚在海里游泳样自由自在。
  看来他十分习惯于水里的生活。在水里,他力大无比,灵敏异常,伊丽莎白解释说。
  这时屏幕上又映出了他的躯干,他的灵巧发光的臂膀,他的有蹼的双手,他的闪闪发亮的绿色眼睛
  伊丽莎白继续解释:在人类长肺的地方,他长有鳃一体的膜,他的皮肤和人相似,但又具有白海豚的某些特点
  安利斯上尉显出不相信的神态,但将军却仍然十分认真地听者。
  他的皮肤里没有角抗层吗?
  没有。
  将军点点头。
  他的双手有蹼。眼睛跟猫眼一样,在黑暗的海底,他什么都能看见。伊丽莎白不慌不忙地解说。
  你现在把他放在什么地方?安利斯问。
  目的他正在试验池里。他跟我们非常合作。不仅我们对他很感兴趣,同样,他对我们也很感兴趣。
  屏格上,一双绿色的眼睛正凝视着伊丽莎白的肩膀。她接着说:他虽不说话,但他有发音器官,并且显然能接受知识。
  将军站起来,走到伊丽莎白面前,在她漂亮的脸蛋上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小姐。感谢你卓有成效的研究。
  将军走了出去,安利斯紧紧跟在后面,高级皮鞋踏在木条镶嵌的地板上,发出消脆的咔咔声。
  不久,在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助理员斯托克,穿着白长大褂,拿着实验记录,来到实验室里。他听见一阵蹬车的声音,就说:算了你不要再蹬了但他一抬头,立刻现出了惊惶的神色。蹬车还在机械地转者,但蹬车的人已经无影无综,只有后面的窗户开着。
  这时,麦克哈里斯戴着变色墨镜,正在街上许多穿海军工作服的青年士兵中徜徉。他年轻健壮,皮肤滋润,走路轻松,到处东张西望,欣赏着这个新的世界、新的人们。
  他在路中间走着,卡车来了,所有的士兵都到便道上去了,唯独麦支继续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着,卡车不得不在离他只有两英尺的地方紧急刹车。司机对着他大骂一通,但他却只是瞅着他,一言不发。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给卡车让路了。但是汽车太多,辆接一辆地驶来,喇叭声此起彼伏,使他应接不暇,非常困扰。与是,他转过身,沿着大街往回走去。
  麦克哈里斯在大街上疾步而行,根本不理睬路口的灯光信号。街对面有个别致的小房子,这里是电话间,引起了他的注意。麦克正在张望酌时候,有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十分好奇,便闪身走了进去。万万没有想到,门在他的背后自动关上了。电话叮铃铃地响起来。他困惑地看了看电话机,拿起了听筒。
  听筒里传来话务员的声音:请等一等,你要付超时费,一美元。喂,你是要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那个人吗?喂?喂?
  麦克不知所云,失去了对电话的兴趣。他把听筒放回原处,想走出去,但门关得死死的,他无法打开。话务员的声音仍然可以从话筒里隐约听到。门上的推或拉字对他毫无意义。他十分着急,使劲摇打电话间的墙壁,但毫无用处。
  正当他无可奈何之时,一个小孩来打电话,把门打开了。他瞟了小孩一眼,没等小孩进来,便匆匆忙忙头也不回地向海洋研究中心走去。
  斯托克见到麦克回来,喜出望外。麦克的失踪,把斯托克吓坏了。他立刻报告了司令部,要求出动警察部队搜索这个自行离去的怪人。现在麦克回来了,他当然商兴。他抓起电话向将军报告:麦克哈里斯自己走着回来了。他一进屋,不顾一切,脱下衣服就进了水池。
  麦克的自由行动引起了皮尔斯将军的关注,他把伊丽莎白叫到了司令部,要求她报告对麦克的研究结论。伊丽莎白打开观察记录,详细地介绍说;他每天的食物是海带和其他海洋生物。来自什么地方7一直是个谜。根据实验,他患有健忘症。他能懂不少东西,但却不说话。在心理上,他自始至终都相当冷静,即使情绪激动时,也竭力加以掩饰。
  伊丽莎白介绍完后把她每天观察积累的零星资料,全部送到了国防部的WRW12000型电子计算机里。计算机哒哒哒地响着,人们急切地读着上面所传递的信息:
  大西洋海底最后的公民?
  伊丽莎白说:现在还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坦率地说,根本不知道是否还有和他一样的人。
  人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到将军身上,期待着他的决断。
  将军理了理银白的头发,慈祥而严肃地说:博士,我们国家最有才华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水下处置,可以从两万英尺的海底吊起两千吨重的东西,可以追踪海底六英里以下的目标,可以把潜水员送到三千五百英尺的水下并把他们接回海面,你那个奇人也能到这样深的酒底去吗?
  这我不能肯定。伊丽莎白说,我们从未实验过,因为我们没有这笔试验经费。
  那好,现在我就把经费批给你。将军一边说者,一边站了起来:我想,我还是应该见见他。
  将军的决定,恰恰是伊丽莎白玛莉博士心里的愿望。
  她多么希望让华盛顿的官员了解他们进行的这件工作的意义,给予更多的支持啊。伊丽莎白陪着海军少将皮尔斯接见大西洋底最后的公民。她指指身边的海军少将和安利斯,和额悦色地说道:麦克,这是海军少将皮尔斯。他特地从华盛顿起来,想见见你。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能给你很多帮助。然后她又转身对将军说;。我们叫他麦克哈里斯。
  将军热情地向麦克伸出他的大手:年轻人,你好!
  麦克默默地瞧着将军,不露声色,即使在极其轻松的情况下,他的眼睛也充满深造而神秘的光彩。然而,将军也有他自己的力量,他也不动声色地用眼睛凝视着麦克。
  最后,将军转过身对伊丽莎白说:我想了解一下他的速度、灵敏、耐力和力量,尽快测试出来。
  将军转身走了,安利斯留了下来,他说:将军希望我协助你们把他管好。
  伊丽莎白瞧着将军的背影,向安利斯问道:上尉,你认为将军的主要兴趣是什么?
  当然是国防。安利期回答。
  伊丽莎白看上去有些困惑和不快。她望望麦克,麦克正在好奇地看着她。
  测试工作很快就开始了。在海洋研究中心附近的海湾,有一座现代的的海豚训练池,深绿色的海水在池子里荡起一层层涟漪,在阳光下闪耀。只棕色的海豚嬉游池中,它那古怪的语言在空中迥荡。它是在召唤海里的同类,还是在跟麦克讲话?麦克穿着游泳裤,坐在池边的水里。伊丽莎白穿着雨衣,在岸边逗引海豚戏游。池子的另一边坐着将军和安利斯,一个电影摄影师紧握着摄影机,象是等着枪拍惊险的镜头。麦克和海豚都跃跃欲试,于是,伊丽莎白向对面打了个手势,助手斯托克立即把铃敲响了。
  刹那间,麦克飞身跃入水中,与油豚展开比赛。麦克把双手放在两边,扭曲着身体,象一条鳗鱼似的,迅速在水里移动。使人吃惊的是,他游的比海豚还快,其速度和灵敏程度,简直使人眼花缭乱,难以置信。他准确地抓住向他扔的鱼,然后又堆确地把鱼扔进海豚张开的嘴里。
  坐在一旁的将平和安利斯上尉感到无限惊奇,伊丽莎白不安地注视着将军。
  过了几天,实验改在海底进行。电缆控制的海军水下救生艇渐渐向海底下沉。救生艇的形状象一个奇怪的动物:头部有两个碗口大的录象摄影机,好象两只巨大的光眼;头上的天线可以伸缩移动,犹如昆虫的触须;金属手臂节节连结,跟龙虾的脚爪一样。水下救生艇一边下沉,声纳探测器一边发出高频率的声波。

  在救生艇旁边,穿着海军游泳服的麦克,头朝下,灵活自如地向下潜游,眼睛不时机灵地向两旁张望。他显得十分轻巧,嘴里也不吐气泡。跟两个喷吐大量气泡的潜水员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救生艇和麦克被指定的任务是从海底的污泥里打捞海军的鱼雷。海岸上,人们密切地注视者各种仪器,因为当救生艇伸出铁臂,堆备把找到的鱼雷提起时,仪器上各种颜色的数字符号就会发亮。然而,还未等救生艇找到鱼雷,麦克已经潜到海底,把鱼雷从水下迅速地托到岸上。
  海军少将、两位楞军上校和安利斯上尉在岸上看着,面面相觑,目蹬口呆。海军战士们惊奇地呼喊:啊!真是奇迹!
  将军镇静了一下,对伊丽莎白说:请进行一次耐压试验。找们要研究一下这个奇异的人到底能下潜多深。
  压力试验艇停在海面上,它的底部用铁缆挂着三个巨大的油桶,上面分别标其一万八千英尺、二万四千英尺和三万英尺;麦克在油桶周围,自由自在地游着。
  压力实验艇开始把油桶向海底沉下,麦克也随着下潜。
  伊丽莎白坐在控制室里,各种各样测探器的数字闪烁着亮光,伊丽莎白拿起话筒说:将军,他已经到达一万五千英尺的深度。
  请试两万英尺。
  伊丽莎白通过无线电对水下的麦克说:麦克,我们要沉到两万英尺的深度。
  友克若无其事地游着。但就在这时,标着一万八干英尺的油桶瘪了进去,压成了块铁板。本久,标着二万四千英尺的油桶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伊丽莎白在控制台上读到三万英尺。最后个油捅被压成一块能薄薄的铁板。麦克仍然在它周围游着,好奇地看着油桶的变化。
  几天以后,皮尔斯将军约见了伊丽莎白玛莉博士。
  将军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图表和潜水艇的模型。将军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通过落地玻璃窗,正好看到码头和大海。将军和安斯利正在一起读报告,突然门铃响了一下,伊丽莎白走了进来。
  将军正在考虑给你的鱼分配一个任务,安利斯说。
  伊丽莎白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说:先生,他的名字叫麦克哈里斯,他
  请坐吧,玛莉博土。将军一边说,一边把桌上按钮按了一下。门上的红灯显出:保密两个大字。
  伊丽莎白注意地望着将军。将军摸了一下他的白发,慢慢地说道:两星期以前,海洋探索号潜艇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失事。我希望你那个异人能帮助找到潜艇,并把有关人员的尸体打捞上来。
  伊丽莎白象受了巨大的刺激,脸色变得死一样灰白,她强压住自己的感情,问道:你是说海洋探索号失事了?
  将军看了看安利斯:你没有告诉她?
  安利斯不自然地摇了摇头。
  艇长罗思也完了?
  博士,你最好坐下,冷静一些。将军女慰说。
  没关系,将军。伊丽莎白镇静了一下又说,请继续讲吧。
  将军十分严肃地接着说:整个计划十分机密,将在伪装掩护下进行。顺便告诉你,所有关于大西洋海底计划的情报,包括你那个异人的生存环境,都已经归档立案。这不仅方便我们,而且对于他也比较安全。
  海洋探出号怎么样了?
  海洋探索号潜到海沟底部去安放一组地震探测仪,不料潜望镜损坏,在三万六千英尺的海底触礁。这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现代化的潜艇,但现在完了。
  当然,但你一定设法找过它?
  将军踱到窗口,凝望者码头,沉重地说:我们送下去许多贵重的装置,但仍然找不到它。所以我们不得不求助于你那个异人,让他尽快送一个吊钩下去。当然,他在水里会得到保护,他身上要系上一根吊绳,以防意外。
  伊丽莎白思索了片刻,镇定地对将军说:对不起,将军。
  麦克哈里斯是人,他不是机器装置。
  我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请你管他。
  将军我认为您最好找麦克哈里斯谈一次,亲自提出您的请求。
  第二天,将军驱车前往麦克训练的地方。训练场地的大门奔边写着禁止入内和凭证通行的大宇。两个士兵验看了将军的证件和轿车,挥挥手,轿车一直开到了海豚训练他的岸边。
  麦克此时还躺在池底打盹儿。他感到水池上面有人瞅他,就张开了眼睛。通过池水的折射,他看见了安利斯的身影,还听见他大声叫喊:喂!喂!
  过了几分钟,麦克懒洋洋地浮了上来。他游到池边,先望望安利斯,然后又转向将军。
  喂,你知道这是谁吗?安利斯问。安利斯大声叫喊,这是好象麦克是聋子似的。
  得了!安利斯。将军转过身,和蔼地对麦克说:孩子,安利斯上尉告诉我,说你不理解我的命令。你告诉我什么地方不懂好吗?
  麦克在池边懒懒散散地踱着步。将军一边陪他散步,一边说:让我再给你解释次。星期三你乘船出海,然后你潜到海底,帮助我们寻找一部遗失的设备,找到以后,你就马上回来。明白吗?

  麦克挺直身子,疑惑地望着将军,既不说明白,也不说不明白,只是显示出一种冷冷的、似乎正在对一切作出评价的表情。
  将军接着说:看来我最好另外再给你解释一下。说完,他在池边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有时还用手在地上画着,竭力想使这个异人了解任务的重要性。
  从海豚训练池所处的半山腰望去,规模巨大的基地一览无余。远处蓝色的海浮闪闪发光;巨大的舰艇有的靠在码头,有的正在出海;卡车繁忙地在码头上移动。将军解释了半天,也不知麦克是否已经明白,虽然他感到心烦,但决不肯放弃这种努力。他继续既:这些都是我的职责。我是在履行对于政府和人民的职责,协助保卫国家。
  友克默默地站在山坡上,似乎正在注视着什么。
  国家,将军接着说,我们的国家,我负责发布命令,现在的命令是
  麦克毫无反应。他望着公路、码头、船只以及远处的海水。海水在阳光下闪出一道道金光。
  将军继续说,富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我们办事的方式服从命令。
  麦克疑惑地凝视着他,仍然无动于衷。
  只要你在这块土地上,你就得执行命令,懂吗?
  麦克冷冷看了将军一眼,突然转过身,沿着长满青草的山坡向码头冲去。
  别这样将军喊道,安利斯!
  安利斯大声喊叫:站住!我命令你站住!
  山下有两个宪兵想拦住麦克,麦克轻巧地从他们中间一闪而过。安斯利又喊另外两个究兵帮助追赶,并警告说:千万别让他下水!
  麦克到处躲闪,到处奔跑,一会儿藏在大型机器后面,一会儿改变奔跑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宪兵起来追他,几乎要把他团团包围起来。
  麦克被挤在公路中间。他喘着气,脸色因奔跑显得十分难看。
  宪兵一边追赶,一边高喊:抓住他!抓住他!正在危机的时刻,一辆卡车从对面驶来,麦克绕过卡车,趁势冲出了包围圈,拼命向码头方向跑去。
  当他正在一个卸货的海军运输舰旁奔跑的时候,一个宪兵冲来,把他绊倒了。另外两个宪兵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麦克在地上翻滚着,艰难地喘着粗气,他拼命向外伸出双手,但还是离水面好几英尺。他绝望地大声呼叫,但谁也听不懂他那似乎是从气泡里发出来的声音。
  这时,将军赶来了。他大声说:当心!不要伤害他!
  当心!
  宪兵们把麦克抬回海豚训练池,四个宪兵严密把守。
  克麦显得十分恼怒,在训练池里翻腾奔游。
  伊丽莎白来到池边,温柔地喊道:麦克!麦克!
  麦克游出水面,绿色发亮的眼睛向她望着。
  麦克,昨天将军来找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帮助他打捞潜艇。这是他的请求,不是命令,决不是命令。伊而莎白耐心地向麦克解释:将军是个好人。你对他十分重要,他不能失掉你。我也希望你留在这儿,当然不能象现在这样禁锢着你。你明白吗?
  伊丽莎白继续说:喂,麦克,我愿意在你和将军之间作出适当的安排,你信赖我吗?
  麦克脸上露出一种非常感激的神情,这跟当初他认识到她救了他的性命时的神情一模一样。
  麦克穿上衣服,戴上墨镜,跟伊丽莎白一起来到将军的办公室里。伊丽莎白坐在将军宽大的办公桌前和将军谈话,麦克站在落地玻璃宙旁边,无限怀念地望着蓝蓝的大海。
  伊丽莎白说:这样你们俩都有好处。麦克帮你寻找潜艇,你让他回家。
  博士,如果象你判断的那样,他患有健忘症的话,那么回家就对他毫无意义。
  但是医学上仍然无法确定健忘症持续的时间。不过有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麦克想返回大海,他希望得到自由
  这么说,潜水时用绳索拴住他是不妥当的。
  那样他根本不愿意下潜,我们一定要信赖他。
  那就请你当总监督吧,博士。
  我是他唯一信赖的人。
  将军沉吟了好大一会儿,然后说:伊丽莎白博士,也许你是对的。他打开桌上的档案袋,把门上机密的红灯按亮,接着说:这就是沉没的潜艇。
  麦克,请过来。伊丽莎白喊道。
  麦克哈里斯来到桌前,望者潜艇的照片。这是一个怪模怪样的丙稀酸纤维做成的球形体,底部两侧有两个护舷。
  潜艇里只有两名军官,一个是菲尔罗思,另一个是海军少校亨德里克斯。
  请您帮助我们找到这被潜艇,捞回这两位军官的尸体,然后我一定考虑你的请求。
  这不是请求,将军。这是种协议,或者
  将军对她微微一笑:什么?
  伊丽莎白有点生气了:这个人有名有姓,他叫麦克哈里斯,他有他的权利!
  将军也提高了他的声调:我知道他的名字,我也知道他的权利!但是我并不需要你的指示他砰地一声在桌子上捶了一拳。不料麦克的手这时轻轻地放在了他的手上。
  将军惊惮地抬起头,只见麦克的另一只手按在伊丽莎白的肩头,而对着他突然开口说,将军,可以照办。
  室内死一殷地寂静。将军和伊丽莎白此时都惊愕地坐下来,麦克的眼神使他们两人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