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长相思2诉衷情 - 第三章 岁月静好与君同(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敲门声响起,静夜去打开门,馨悦走进来。
  “璟哥哥。”馨悦一边和璟打招呼,一边疑惑地看着小夭,小夭点了下头,馨悦笑起来:“恭喜,恭喜。”
  小夭说:“要谢谢璟肯收我这个笨徒弟。”
  馨悦说:“既然小夭要学琴,那就要先找一张琴。我恰好收藏了四张好琴,待会儿我带你去选一张。”
  小夭忙摆手:“不用、不用。”她哪里真有兴趣学琴?有那时间不如玩毒药,即可保命又可杀人,小夭是个非常现实的人。
  馨悦以为小夭客气:“你别和我客气,反正我也用不了那么多。”
  璟帮小夭解围:“她才入门,没必要用那么好的琴,明日我带她去琴行转转,选张适合初学者的琴。”
  馨悦觉得有道理,说道:“也好,不过真是不好意思,明日我还有事要处理,就不能陪你们了。”
  小夭说:“都说了不当我是客人,自然你忙你的,我玩我的。”
  馨悦赔罪:“是我说错话了。”
  馨悦对璟说:“璟哥哥,今晚一起用饭吧,让小夭敬你三蛊敬师酒。”
  “好。”璟颔首同意。
  第二日上午,璟来找小夭去买琴。
  两人并不是第一次一起逛街,却是璟和小夭第一次单独逛街,能光明磊落地走在大街上,两人的心情都有些异样。
  小夭总是忍不住想笑,因为她快乐,璟也觉得快乐,眼中一直含着笑意。
  璟带小夭去了琴行,琴行的伙计一看璟的气度,立即把他们引入内堂,点了熏香、上了茶,把适合初学者用的琴都拿了出来,让他们慢慢挑选,有事随时吩咐,自己乖巧地退到了外面。
  璟让小夭挑选自己喜欢的琴,小夭说:“你随便帮我选一张就行了,我又不是真想学琴。”
  璟却没有马虎,认真帮小夭选琴。
  他看琴,小夭看他。璟禁不住唇角上翘,抬眸去看小夭,视线从小夭的眉眼抚过,缓缓落在小夭的唇上,小夭脸颊发红,匆匆移开了视线,低下头装模作样地拨弄琴弦。
  璟忍不住握住了小夭的手,小夭忽闪着眼睛,紧张地看着他。
  璟把她的手合拢在掌间:“我只想告诉你,我觉得我是天下最幸运的男人。”
  小夭笑:“为什么?”
  璟弯下身、低下头,捧着她的手掌,在她掌心亲了下,却没有抬头,而是保持着这个好似在向小夭弯身行礼祈求的虔诚姿势:“因为你看我的眼神,你对我说话的语气,你为我做的每一件事。”
  小夭不好意思,用力抽出手,凶巴巴地说:“我看你和看别人一样,我对你说话一点不温柔,经常对你生气发火,我是帮你做了不少事,可你也帮我做了不少事。”
  璟笑起来,爱怜地捏了捏小夭的脸颊,去看另一张琴。因为感受到小夭已经把他放在了心里,他变得从容了许多,不再那么患得患失,紧张担忧。
  璟对小夭说:“这张琴可以吗?”
  小夭用手指随意拨拉了几下:“你说可以就可以。”
  璟叫伙计进来:“我们要这张琴。”
  伙计看是音质最好、价格也是最贵的一张琴,高兴地说:“好,这就给您去包好。”
  小夭低声问:“这是你们家的铺子吗?”
  “不是。”
  “哈!你竟然不照顾自己家的生意!”
  璟笑了笑,说道:“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给你买东西。”
  小夭抿着唇角笑起来。
  璟把包好的琴交给胡哑,对小夭说:“我们走路回去吧!”
  小夭点头:“好。”
  璟带着小夭慢慢地走着,也不是想买什么,只是想青天白日下陪着小夭多走一程。
  碰到卖小吃的摊子,璟要了一些鸭脖子、鸡爪子,让小贩用荷叶包好。
  他拎在手里,对恨不得立即咬几口的小夭说:“回去再吃。”
  小夭说:“我更想吃你做的。”老木卤肉的一手绝活,小夭和桑甜儿都没学到手,十七却全学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2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