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不省心 - 第一章 说实话省心(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实话省心(9)
  人们天真地认为:赶走殖民者,就是独立;杀了村里的地主,农民就过上好日子了。经过土改的实践,地主的人头嘁里喀喳地落地,农民摆脱穷困了吗?还是邓大人的改革开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
  现在,杀地主的逻辑似乎又深入人心了。地主们小心自己的脑袋吧。留给你们的节日不多了。我真不厚道,大过节的吓唬有钱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我一直在想,又有资产又自由,为什么要反呢?为满足我的求知欲,谁能告诉我,资产和自由的危害是什么?严肃点,不许说我缺心眼儿啊。
  走马观花
  哥哥我命真够大的,乘坐的澳航NX001刚要加速起飞,右机翼突然出现向外喷油现象,喷得很猛。全体乘客紧急撤离,幸亏状况及时爆发,再晚几十秒钟,飞机上了天就惨了。捡下一家老小五条命。飞机发生惊险一幕时,国立坐我旁边,表现很镇静,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看杂志,我也看杂志,俩人都假装特从容。一出机舱两人才说实话:真悬!国立说,他是吉人我是天相。
  来到新西兰,飞机落下去的时候,天刚破晓,大地一片沉寂,天空如浸在显影液里的相纸,渐渐浮现出一层层青灰色的云。走出机场,鼻子头像涂了薄荷,深深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一路凉到肺里。刚下过一夜的雨,汽车碾着积水上路,奥克兰像一位刚刚哭过的美人走在风里。这里的七月是冬天。

  离开新西兰,和这个赏心悦目的国家依依惜别。朋友包了饺子饯行,七天的相聚短暂又美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歌词是我心情的写照。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国家,竟让我有些眷恋。回程的飞机上,心头一直在挣扎,无数次问自己:老了,死在哪儿?
  在迪拜机场的吸烟室抽烟,当地时间五点半时从扩音器里传来一个男人悠长的呻吟,停了片刻又一声,拖着腔,藕断丝连,如诉如唱如颂。让我意识到身在一个有信仰的异乡。飞到伊朗,心里忐忑,真希望别打起来,世界和平万岁!唉,瞧我这胆儿。其实伊朗的很多方面与中国酷似,如:人心、彼此间的信任度、城市卫生、交通秩序、办事效率、做事的认真程度、对西方的态度(不是政府的是民众的)。好坏我不评论,总之是半斤对八两。另据我了解,伊朗人民对中国的印象是,产品质量很差。对日本的印象是,产品质量好。另外,据我观察,伊朗没有电影《逃出德黑兰》的景象,看上去很平和,人也比较热情。据在当地生活多年的朋友介绍,伊朗民众普遍不担心会打起来。他们相信美国不会打掉伊朗,因为有伊朗的存在美国才能向周边国家卖军火。另外他们也对美国导弹的精准有信心,知道很小的概率炸到平民。那里不用信用卡,购物使用现金。

  出国时见到教堂总会萌生进去坐一会儿的愿望,因为它宏大又安静。本人虽非信徒,但走进去坐下来,敬畏之心就被唤醒,甚至还会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对比之下,每年去寺院的感受却是满院子的人都在和佛做交易,您保佑我升官发财,娶漂亮媳妇,早生贵子,行大运,我给您烧香磕头再塑金身。买卖做得一点亏不吃,许愿还愿一报还一报。
  上个世纪我们虽然没有发明盘尼西林那种改变人类命运的抗生素,但我们还是在世纪末发明了“请注意倒车”。也挽救了不少生命。又在本世纪初发明了在高速收费站用录音说“您好,谢谢。祝您一路平安”。但这两项发明没有受到世界范围的足够重视,憨厚的老外们还一根筋坚持对每一位过往的人亲口说“Haveagoodday”!您别误会,我也觉得老外太虚伪,纽约495高速进曼哈顿的收费站车龙排得比咱首都机场长,可他们丫还是叨B叨每人说一句,不仅虚伪而且迂腐。要论精明还得说咱们,录一回说给几百万听,有想象力,对收费人员呵护备至,以人为本。都说老外聪明,他们怎么不学学呢?

  在洛杉矶圣马利诺市闲逛,刚趴车路边就发现有警车尾随,美国警察配枪武装到牙齿,身上的装备扔山里待一个月都能生存。良民不做贼也心虚,随时准备被踢开两腿按趴在车鼻上,同时被呵斥:杀他发克阿破!正心怀叵测之际,警察张嘴了:我塞,是冯导吗?北京话倍儿亲切。原来这姐妹是北京来的。当晚立马约酒。
  我曾在小樽看到一块牌匾,上书“我生百千万劫”。王朔感慨,好大的语气。此处的“劫”不是劫难,是时间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个下句。在北海道待了一周,人生像按了慢放键,雪在慢慢地落,不记得有声音,不记得有颜色。记得一句话:如果你想离开,能和谁告别?走出T3,静音键被打开,世界由黑白变回彩色,速度由慢放变快进,在罗马的街拐角避雨,有漂亮姑娘于雨中匆匆而过,又折返,端详我,如久别重逢。我心情大好,对天上掉下的馅饼投桃报李。馅饼说:给我根烟。我递上烟,她仍不忍离去。突然醒悟,馅饼等着我给丫点火。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上海宝贝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5
摘要:道拉说:“生几个孩子”妈妈和贝茨说:“为自己找一个慈善团体,帮助穷人和病残者,或者投入时间改善生态环境”是的,高尚的事业有很宽广的世界有可爱的景象,等着你去发现但是现在,我真正想做的是找一个属于我的——爱人——乔尼·米切尔《献给莎伦的歌》我叫倪可,朋友们都叫我CoCo(恰好活到90岁的法国名女人可可·夏奈尔CoCo.Chanel正是我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偶像,第一当然是亨利·米勒喽)。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10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3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6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经典小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09 人气:2
摘要:目录页■蒋廷松《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超短小说一天,我陪乡长到县城找西郭局长办事。到西郭局长家时,他儿子小西郭也在,这小西郭是前不久被西郭局长安排到咱芳塘乡工作的。西郭局长见我们上门,递烟、敬茶、让坐,挺热情。小西郭呢,望着我们便是傻乎乎地笑。我们与西郭局长谈话时,小西郭便小心翼翼地往乡长的脸上“呼呼”地吹气。我想,他大约是在替乡长吹灰尘吧。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5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