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白客 - 第十二章亿万观众目睹异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辛薇的成功,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刚过18岁生日的她,如今已是红得发紫的影星。辛薇拥有自己的别墅和豪华房车,还有专用经纪人,保镖和律师围着她团团转。各种片约和广告令她应接不暇,钞票以特大洪水的方式向她劈头盖脸滚滚涌来,就算她和家人发扬抗洪精神都阻挡不住。单是辛薇花一个小时为西部制药九厂生产的补钙品“钙王”拍摄的电视广告,就为她带来了400万元的巨额收入。而仅仅在1年前,辛薇还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半夜醒来,躺在别墅特制的超大席梦思上的辛薇经常不敢相信这一切。1年前,巨导汪梁准备拍一部能在国外拿大奖的电影,鉴于国内知名影星成名后普遍自生或被传染的矫揉造作,汪梁决定出奇制胜,在中全部启用从来没拍过电影的影盲当演员,包括举足轻重的女主角。汪梁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学校挑女演员,他居高临下俯视如云的美女,让她们的声带发出各种声音,让她们的肢体做各种动作,让她们穿着欲盖弥彰的泳装翻过来倒过去地走,而他汪梁则是她们的上帝,他说谁行谁就行,他说谁不行谁就不行。当最后只剩下殷静和辛薇时,汪梁确实为难了,这两个女孩子出类拔萃的程度在他眼里完全一样,他去掉哪个都舍不得,可他拍只需要一名18岁的女主角。辛薇洞悉了汪导,她在麻痹殷静后,对汪导下手了。于是汪梁选择了辛薇。果然在国外一个影响仅次于奥斯卡奖的电影节上一炮打响,辛薇亦顺理成章地坐上了最佳女主角的宝座。几乎是一夜之间,辛薇一步登天从一贫如洗的中学生变成名利双收的国际影星。
  辛薇清楚殷静恨她,特别是当她知道剧组的场记不知为什么在离开学校时将辛薇获选的真相透露给殷静后。但辛薇不后悔,她觉得人生的竞争本来就是残酷无情,好位置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而实力相当的人却多如繁星。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成为光彩夺目的太阳。谁丧失机会,谁就只能当黯然无光的星星。
  辛薇成名后,她体会最深的真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今,辛薇的父母和亲戚统统都跟着她发财。辛薇的父亲现在是“辛薇服饰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辛薇的母亲是女儿的总经纪人,总经纪人领导者两名副经纪人,一位副经纪人负责安排辛薇的片约和走穴演出事宜,另一位则专事代理辛薇接拍广告。辛薇的律师和保镖也由表哥和堂兄出任。辛家中亲戚的感觉是家中冷不丁突然冒出一颗参天摇钱树,血亲们大树底下接钱忙。
  某卫视台一档收视率登峰造极的娱乐节目诚邀辛薇作为嘉宾参加现场直播,在获悉对方肯付给辛薇15万元出场费并保证事先向辛薇透露主持人在现场将向辛薇提的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后,经纪人和电视台签了约。
  这天晚上,辛薇在亲友的前呼后拥下,驱车来到电视台的直播现场,已提前到达多时的身着统一服装的现场观众见了活的辛薇都激动不已,掌声雷鸣,令另外几位先到一步名声也不软的明星无地自容。
  辛薇拿出谦虚状和明星先驱们一一握手,谦虚里透着矜持和不屑一顾。
  有关辛薇将作为嘉宾参加本次节目的广告早以连载形式见诸电视节目报。据卫视预测调查,本次节目将因此创下娱乐节目诞生以来的收视率之最。
  辛薇和其他资深明星并排坐在一起确实光彩夺目,她年轻,她天生丽质,她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自信和银行帐号膨胀。
  很快,观众被辛薇渊博的知识震撼了,原来这个美人不光脸蛋和身材漂亮,大脑竟然也和外表同步漂亮。面对主持人提的各种刁钻问题,辛薇对答如流并配以让人看不出事先背好的幽默语言,她出足了风头。而旁边的明星则由于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丢人现眼使得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不得不生出原来该星大脑竟如此丑陋的感慨。

  辛薇成名后,汪导曾告诫她: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在观众面前应该是全方位透明的。明星身上只有一个地方不应该让观众看到,那个地方叫大脑。大脑是贮藏知识和品质的地方。追星族一旦窥视到明星的大脑,对于明星来说,结局十有八九是银行帐号迅速萎缩。
  辛薇牢记领路人汪导的肺腑之言,她绝不随意接受媒体采访,她接受媒体采访都要求记者提前3天将问话提交给她,在由她的笔杆子撰写精彩绝伦无懈可击幽默诙谐的答词,再由辛薇背台词,再面对记者。如果记者在采访时突然发坏向辛薇提出事先没有通报的问题,辛薇则微笑不语。
  汪导反复提醒辛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类嫉妒和幸灾乐祸心理的进步,媒体已顺应潮流,由用捧星的方式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转变为用骂星的方式吸引读者增加印数。作为明星,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延长寿命。
  汪导的这两点忠告,被辛薇铭刻在大脑深处。
  如果电视台不事先向她透露答案,辛薇是绝对不会参加直播娱乐节目的。她怕观众看到她的大脑。对于明星来说,大脑才是真正的羞处。露哪儿都行,就是不能露大脑。
  随着节目的深入,主持人开始将现场的气氛往高潮推。导演通过耳机告诉主持人,据调查,本次节目收视率已经达历史极限,导演希望主持人再加一把力,向极限挑战,让今晚此时此刻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都所定本频道,封杀其他频道。
  挑战极限本身就是在制造新的极限。
  主持人请出一位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先请他为观众吹奏了一支名曲,然后由该演奏家向嘉宾提了一个有关笛子诞生在何年的古怪问题。
  辛薇力挽狂澜后,主持人话锋一转,请各位嘉宾轮流尝试当众表演吹笛子。
  节目导演原本是请一位钢琴演奏家先演奏钢琴,再提钢琴的问题,再由嘉宾轮流尝试钢琴。后来辛薇要求将钢琴改为笛子,导演在弄清楚这是请动辛薇的条件之一后,除了同意别无选择。
  辛薇上小学时,父母送她到少年宫学过1年吹笛子。
  坐在辛薇左边的明星先站起来尝试吹笛子,主演过不下20部电视连续剧的她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很是滑稽,其嘴形也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鸡身上某个偏后的部位,特别是她的嘴唇涂满了有起皱效果的唇膏。
  轮到辛薇尝试吹笛子时,观众吓了一跳,辛薇吹出的乐曲虽然和演奏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但作为一名电影演员,她的笛声确实非同反响。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辛薇的多才多艺报以掌声和赞叹。
  主持人走到辛薇身边,他说:“真没想到,咱们的马瓜瓜的笛子吹得这么好!”
  马瓜瓜是辛薇在中扮演的角色的名字。
  辛薇志得意满地对支持人伸到她嘴前的话筒说:“我喜欢笛子的悠扬和余音缭绕。我觉得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听笛子能陶冶性情。”
  掌声。
  跟着掌声的是尖叫声。
  辛薇发现现场观众看她的眼神不对,数百双眼睛突然由小变大,像数百盏探照灯聚集在她的头部。
  当主持人看见辛薇的头变成了兔子头时,他傻眼了。尽管近日媒体在大肆报道人头变狗头的新闻,但有识之士大都认为这是哗众取宠的人为炒作,类似于无中生有的尼斯湖怪兽。
  主持人显然没有心理准备,他长大了嘴,面对镜头袒露自己的扁桃腺。
  幕后工作人员请示导演是否关闭画面切换应急广告或名山大河配世界名曲,导演急中生智,说:“继续转播,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导演通过耳机命令主持人:“你慌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上帝赐给咱们的绝好机会?让这么多观众目睹明星的头变成兔子头,这镜头这场面值多少钱?前些日子一家电视台瞎猫幢上死耗子拍到汽车撞死人的镜头,就令同行羡慕得要死,咱这镜头还不气死同行?你还不赶紧抓住这让你名扬世界的机会?这个场面会在全球所有电视台反复播出,谁不播谁就死定了!辛薇是国际影星呀!”
  导演迫击炮般的训话将主持人从惊恐中唤醒,只见他冲现场的观众作手势,要求他们控制自己的声带不要再发出异响。
  “镇静,我是说镇静,不是震惊,请大家镇静。”主持人说,“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于戏剧性,不变是暂时的,变化则是永恒的,包括人体。近日我们已经从媒体看到有关人头异变的新闻,但我们将信将疑。今天,此时此刻,我们终于有幸目睹了人的头变成兔子的头,这使我们震惊。现在,我将采访辛薇小姐,询问她此时此刻的感受。”
  辛薇不明白主持人在说什么,她的经纪人事先没有告诉她节目中有这样的内容。
  “请问辛薇小姐,您现在还能听懂我的话吗?”主持人讲话筒伸到辛薇嘴边。
  “问的好!”导演夸主持人。
  辛薇有好几次记者在采访她时抛弃事先约定的采访提纲半路杀出程咬金的经验,她明白此时必须沉默是金并佐以越灿烂越好的微笑。
  辛薇一边在心里骂经纪人麻痹大意一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地三缄其口展露笑容。
  辛薇不知道自己的头已经由人头变成了兔子头,而笑容一旦出现在兔子的脸上,将必然诱导目击此笑容的人类声带发出兔子笑一般的异常声响。
  “太棒了!再提问!”导演激动得大口吞噬速效救心丸。
  “请问辛薇小姐,您当时有疼痛感吗?”主持人问辛薇变头时的感觉。
  辛薇以为主持人是在挖苦她在成功路上的某个足迹,她不知所措了,她断定该电视台设了圈套让她钻,她中计了。
  “您当时一点儿不疼吗?我怎么没看见血?您还能说人话吗?”主持人一边观察辛薇的脖子一边问。
  辛薇明白自己如果再不反击,今后就无法再在演艺界混了,谁都可以侮辱她了。
  当主持人再次靠近辛薇准备提问时,辛薇抡圆了手臂打了主持人一记嘹亮的耳光。
  “好!争取再让她打!”导演兴奋。
  挨打后本准备勃然大怒的主持人在导演的提醒下转怒为喜,他嬉皮笑脸地将另半张脸凑过去:“真没想到我会挨辛薇小姐的耳光,这是一种荣幸。”
  这时,辛薇的亲友终于从呆若木鸡中醒悟过来了,他们冲到辛薇身边,其中辛薇的表哥脱下自己的上衣,用其挡住摄像机。
  导演赶紧指挥:“2号机3好机启动!4号机俯拍!5号机仰拍!”
  辛薇不知所措的看亲友。
  “你的头变了!”母亲哭着告诉女儿。
  辛薇伸手摸自己的脸,她的声带发出了现场最恐怖最尖利的惊叫。
  “妈,我这是怎么了?”辛薇大喊。
  主持人说:“各位观众,变成兔子头的辛薇小姐依然会说人话!”
  导演吩咐手下:“辛薇要走!快准备转播车,全程跟拍!不准新闻部的人插手,这是咱们文艺部的独家报道!不关辛薇去哪儿,包括医院,咱们都要寸步不离!”
  有属下问导演:“如果别的媒体介入怎么办?”
  导演说:“今天晚上的辛薇已经被本节目出钱买断了,谁插手谁侵权,让他们等着吃官司吧!”
  一位幕僚过来告诉导演:“据调查,咱们的收视率已经登峰造极了,已经超过了世界拳王争霸战!全球都在通过卫星转播收看咱们的节目!”
  导演心潮澎湃:“快请示台长,我要直升机航拍!”

  下属提醒导演:“现在是夜间,能见度差。”
  导演说:“我要装备探照灯的直升机!”
  副导演小声对导演说:“您别受好莱坞电影里外国电视台动不动就航拍新闻的影响,您得现实点儿。”
  导演还是兴奋得难以自持。
  “快派至少3名佩带隐形摄像机眼睛的人跟着辛薇。我估计她会先去医院。”副导演建议。
  导演同意。
  辛薇在亲友护送下离开电视台的演播室,沿途全市摄像机伺候。
  辛薇上了自己的汽车,她和亲友这才发现,她的汽车前方是电视台的敞蓬拍摄车,她的汽车后边是头上长着各种天线的转播车。
  辛薇的律师跑过去警告电视台的人。电视台的人则拿出电视台和辛薇签订的今晚合作节目的合同书复印件提醒律师合约时间未到,现在乙方是在履行合同赋予的权力。
  由电视台和辛薇及其亲友的车辆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驶离电视台,亿万观众在家中夹道护送。
  财大气粗的商家要求插播广告,电视台狮子大开口要价每0。01秒一千万。仍有和银行关系铁的商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挺身而出。
  在辛薇的汽车里,家人正在为何去何从激励地争论。
  “看来今天咱们是甩不掉电视台了。”律师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母亲一边哭泣一边问天。
  “好在咱们不是第一个变头的。”父亲给家里人宽心。
  “也不是最后一个。”辛薇哭时觉得眼睛很别扭,兔子的泪腺不发达。
  “回家还是去医院?”兼任司机的保镖问。
  “应该去医院,现在她只是头变了,万一发展了,全身都变了就麻烦了。去医院能控制住。”母亲说。
  “我看过前两个变头的人在医院里接受体检的电视新闻,我觉得去医院没用。”父亲反对。
  “你能设法甩掉电视台吗?”律师问司机。
  “舒马赫来了也甩不掉。”保镖断言“这不叫拍电视,叫武装押运。”
  “你说去哪儿?”父亲征求辛薇的意见。
  “我哪儿都不去!”辛薇在家人面前不忌讳暴露自己的羞处大脑。
  “还是回家为妙!”律师说,“法律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电视台不能强行进入咱们的住宅拍摄。可如果是在医院这种公共场所,咱们想阻止他们就无能为力了。再说,前两个变狗头的人都没有继续变下身。”
  父亲说:“咱们回家!”
  母亲依然哭:“乐极生悲呀!我早说过,咱们应该悠着点儿,有钱大家赚。本来应该有10个明星赚的钱,都让咱们一家挣去了,能不出事吗?”
  父亲说:“你胡说八道什么?我没看见哪个当红明星放着到手的钱不拿的。你不要散布迷信。依我看,这世界上的人早晚都得变动物,每天光穿透咱们身体的射线有多少?电视台的,广播电台的,手机的,BP机的,人还能活得好吗?这是万箭穿心呀!最后一个被射线遗忘的角落地铁最近也被移动通讯公司覆盖了。还有咱们吃的那些粮食,蔬菜和水果,哪样不是在剧毒农药里泡大的?说得好听是吃食物,说得不好听是吃毒药!还有肮脏的空气,如今哪个人的肺不是悬浮颗粒过滤器?还有表面清澈骨子里全是大肠杆菌的水,还有从小吃掺有激素的饲料茁壮成长一日千里的牛,猪,鸡……”
  母亲说:“你说点儿有用的话!孩子都这样了,你还说挨不着边的话!世界上那么多人被射线穿透着,那么多人间接服用农药,那么多人天天吃激素牛肉鸡肉猪肉,那么多人拿自己仅有的两片肺甘当悬浮颗粒过滤器,人家怎么就还一如既往地顶着人头?”
  汽车驶进别墅区,停在家门外。电视台的摄影机围在辛薇的车门外严阵以待,等候她下车。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