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莫言《丰乳肥臀》 - 《丰乳肥臀》拾遗补阙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省城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鲁胜利做了重点发言,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赞许的目光里和同僚们酸溜溜的话语中,她知道自己的发言非常成功。这几年省里也学着中央的样子,大会发言不坐,而是站在麦克风前。对那些思维迟钝、嘴笨舌拙离不开讲稿的官员们,站着讲话无疑是一场酷刑,但对于鲁胜利,却犹如一次表演。她把讲稿卷成一个筒儿,握在手中挥舞着。她嗓音清脆而不轻浮。她态度端庄又不失活泼。她有些撒娇而不过分。她手势多变又不夸张。她年近五十,仍具有迷人的少妇风韵。她精心修饰又不露化妆痕迹。她穿着朴素但衣饰气质高贵。她亭亭玉立在话筒前吸引了全体的注意,成了三干会上最亮的一颗星。在告别的晚宴上,老领导特意把她叫到自己身边就座。老领导用热烘烘的、小熊掌一样的手拍着她裸露的膝盖,慈祥地询问:“小鲁啊,个人问题怎么样了?”她打着哈哈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老领导自然又是一阵赞许地哈哈大笑,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开导她一番。
  晚宴后回到宾馆,她感到有些头晕。兄弟市的市长打过电话来,请她到二楼舞厅跳舞,她说喝醉了,跳不动了。那老兄说了几句风凉话,她大笑着把电话挂了。她把“请勿打扰”的牌子挂到门把手上,便泡在澡盆里。泡在热水里她感到昏昏欲睡。电话铃响,她以为又是约跳舞的,便懒得接。她以为电话铃很快就会不响,但它一直响,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终于她投降了,伸出湿漉漉的胳膊,摘下了挂在马桶后边瓷壁上的电话筒。她懒洋洋地唔了一声。对方沉默。
  她问是谁。对方问是鲁市长吗,她回答是。对方说鲁市长小心啊。她说我小心什么!对方说有人在搞你,材料都到纪委了,证据很铁。鲁胜利沉默一会,问你是谁。对方道:“你们市有个‘东方鸟类中心’?”鲁胜利道我想见见你。对方道不必了,鲁市长,祝你好运。
  她疲乏地躺在澡盆里,呆呆地望着袅袅上升的蒸气,听到隔壁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哗哗响声,脑子里仿佛出现一个漩涡,裹挟着污物团团旋转。她感到自己正随着这股浊水在旋转,转到暗无天日的下水道里去。她一直躺到澡盆里的蒸气散尽,天花板上雾气凝成的冷水珠寂寞地落下来;落在浮着一层荤油的、凝脂般的澡水里,其声清脆悦耳,如敲琉璃;落在她高傲的额头上,其声木僵僵的,如敲豆腐梆子。她从澡盆里一跃而起,宛若白鱼跳水。她在镜前擦体,看到自己虽近半百,但仍然奶是挺的,腰是卡的,肚是扁的。勇气战胜沮丧,美丽就是力量。她恢复了干练和麻利,三把两把擦干身,手精眼快换好衣。头发上抹了桂花油,脖子上喷了迷人香。然后她打电话通知了头天就开车来省接会的司机,让他迅速备车。半个小时后,鲁胜利就坐在沿着高速公路以每小时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向高密东北乡大栏市疾驰的豪华轿车上。

  她走进自己的小楼时已是凌晨三点钟。她甩掉高跟鞋,脱掉长衣,只穿着裤衩乳罩,在又涩又滑的打蜡地板上走了几圈,宛如一只母兽细致精心地视察自己的领地。她打开落地灯,关了顶灯,柔和的光线透出桔黄色的纱罩,房间里温馨宁静。几天不回,房间里空气陈旧,她拉开窗帘,推开一扇铝合金窗户。后半夜的清新空气携带着米兰的香气袭进来。她看到黄金色的庭院灯下,栽种在大木桶的、那三棵像树一样的大米兰叶片油亮,黄金碎屑般的米兰花像繁星般缀满叶丫。院子里还有橡皮树,还有铁树,还有几杆清雅的翠竹。庭院外的幽静街道上,疾驰过一辆眼睛血红的进口轿车,从那长长的车身和油滑的跑姿上,她认出了这车是市委书记孙某人的“奔驰600”。于是那个头发稀疏、嘴巴光秃、老奸巨滑的小男人就恍若在眼前了。就像很多的地方那样,鲁胜利市长与这个市委书记一直是别别扭扭。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富于中国特色的。说有矛盾也没有矛盾,说没有矛盾却总是不顺劲。鲁胜利往上头想了想自己的靠山,又往上头想了想孙某人的靠山,一种恐怖感阴云般笼罩了她的心。自己的靠山有可能要倒,孙某人的靠山可能要升。这样一想就知道在宾馆里接到的那个神秘电话全部含义了。这样一想就知道孙某人的“奔驰600深夜出笼不是偶然的了。
  后来她感到肩头有些僵硬,本该披上那件粉红色的真丝睡衣,但她却摘了乳罩,自然是“独角兽”牌的,全棉的,装了具有按摩功能、隆乳功能、复杂的电子系统的。盯着那个像毛驴遮眼一样的玩艺儿,她想起了几十年前在高密东北乡流传着的、关于把无线电发报机装进乳防房里的女特务的故事,荒诞的故事让她心里泛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失望情绪。随即她又想起了第一个穿着裙子在大街上行走的女人,美貌的俄语教师霍金娜,村里的小流氓们飞跑着到她面前,佯装跌倒,为得是看看裙子里是否穿着裤衩。慷慨激昂的胡书记说:穿裙子的女人都是破鞋,干那事方便,把裙子往上一掀,双腿一劈就行了。褪去了乳罩它们自然下垂了,毕竟是五十岁了,虽然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也难留韶华。

  她从酒柜里提出一瓶琥珀色的洋酒,开塞倒进高脚玻璃杯里。这一切都宛如好莱坞豪华片里的贵妇人。应有尽有,要吃什么可以吃到什么,要喝什么可以喝到什么,要穿什么可以穿到什么,这辈子够本了,她想。她呷了一口酒后,端着杯子视察房间。彩电、录相机、音响等等都像桌椅板凳一样不稀罕了。她拉开贴墙站着的樟木大衣柜,樟木的香气扑鼻。柜里悬挂着一套套时装,哪一件也值头牛钱,甚至十头牛钱。如果把这些衣裳换成大米,怕要盖一个米仓才能盛下,她凄凉地笑了。她呷了一口酒,自语道:“腐败,太腐败了。”她拉开抽屉,把那些散乱地扔着的金首饰聚拢在一起,点点数,计有金项链185条,金手链98条,金耳环87对,金戒指镶钻的、嵌宝石的、啥也不镶不嵌的共有127个,白金戒指19个,金胸花17个,纯金纪念币24枚,劳力士金表7只,其他各式女表一堆。这些东西要是换成猪肉能绞出多少肉馅呢?她凄凉一笑罢,呷了一口酒,自语道:“腐败,太腐败了!”她端着酒杯踱进一个盛杂物的房间,拉开一扇壁橱的门,成束的人民币整齐地摞满了壁橱的一格,一股令人做呕的腐臭味儿扑出来。她关上壁橱,呷了一口酒,自语道:“钱是人世间最脏的东西,怪不得大人物都不摸钱。其实我也可以不摸钱了,十年里,我难道还用钱买过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她离开了这钱,心情很阴郁,对自己很不满,我干嘛要积攒这些玩艺呢?她想。她厌烦地想起,壁橱里的人民币大概有100万元之多,好像在一楼地下室里的铁柜子里还有一部分,那是在银行当行长时的成绩。
  大概地清点了财产之后,她坐在真皮沙发上连喝了两杯酒,她感到大腿上渗出一些冷汗,粘得沙发皮面咯咯吱吱响。她想,够枪毙的资格了。大家都在贪,都心照不宣,最终都要被钱咬死。她预感到自己的恶时辰到了。为了证实猜想,她试着拨了孙某人一个秘密电话,电话嘟了一声那边就把话筒提了。她一声不吭地放下话筒,心里啥都明白了。孙某人没有睡觉,利用自己去省城开会这几天,他把什么都安排好了。
  她想了好久,想起了一个销毁货币的方法。
  她用塑料口袋把那些钱提到厨房,找到一口高压锅,盛了大半锅水,将锅放在煤气灶上,点燃了煤气。用火烧钱多笨呀,她想,那燃烧纸币的臭气能把人活活熏死。她把几十束人民币扔进锅里。锅里的水快要溢出来了,她盖上锅盖。
  她想半个小时后这些钱就会变成纸浆,然后就可以通过马桶,冲到下水道里去。

  神不知鬼不觉,你们总不能钻到下水道里取样化验吧?你们就算取了样,又能化验出来什么呢?她为自己的聪明感到得意。
  回到客厅里她继续喝酒,等待着把人民币煮成稀粥。她突然想起应该给靠山打个电话,但又怕打扰了他的甜梦。正踌躇着,电话响了。她按了一下免提,问谁,靠山关切的声音便响起来了。靠山说我往省里给你打电话,一直没人接,我估计你回来了。回来好,回来把家好好拾掇拾掇,万一来了贵客,不至于丢丑鲁胜利心里更像明镜一样了。她把那瓶酒喝光了。她站起来想去看看人民币粥时,感到双腿有些发软,好像踩着棉花团一样。她还没飘到厨房门口就听到一声爆响,震得玻璃窗直嗡嗡。她推开厨房门,看到高压锅爆炸了,锅体像砸瘪的铜盔,垫圈像一节弯曲的黑肠子。雪白的瓷砖地面和贴壁上,溅满了糊状物,糊状物腥臭扑鼻,颜色紫红,像一摊摊刚从疖子里挤出来的脓血。她感到恶心极了,急忙捏住喉咙,退回到客厅里。
  她听到身后有人说,鲁市长,你醉了!她说,谁说我醉了……我没醉……我是海量……我有遗传……我外婆能喝一坛子二锅头哩……我那些姨也个个能喝……不信我喝给你看……她晃荡到酒柜前,拿起一瓶酒,说,马粮表哥,在这里没有他娘的什么市长,只有女人……咱两个没有血缘……来吧,干个热火朝天……
  闯进来……谁敢?让那些婊子养的进来试试……我通通捏死他们……马粮哥马粮哥你他妈的真是人四两屈半斤……今晚咱彩排……金瓶梅……你是西门庆……我就是你的潘金莲……李瓶儿……春梅……来旺媳妇……多姑娘子……
  鲁胜利断断续续地说着,将那瓶名贵洋酒往嘴里倒,瓶子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美丽的酒浆淋漓着,少量落进她大张开的娇媚的嘴,大量的浇在她的下巴上,沿着脖子,流向胸脯,使那两只醉醺醺的奶十子上,挂上了一层金色的薄壳……
  鲁胜利宴罢司马粮,随他乘电梯上了桂花大厦十六层,进入了他包皮皮皮租的总统套房。这是桂花大厦建成后第一次有客包皮皮皮租总统套房。一进屋,司马粮便把鲁胜利抱住了。起初,鲁胜利很认真地挣扎着,甚至满脸怒容,但待到司马粮捏住了她的乳十头,又对着她的耳朵低声咕哝了几句下流话,她便像中了枪弹的大象一样,浑身抽搐着跌倒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